也不知道胤禔酒醒后还能不能记得。
反正胤礽是带着孩子回宫了,再不回去,估计这里的皇帝要发飙了。
& & & & &
弘昱再次由胤禔领着进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被皇帝留在了宫里读书。皇帝开恩,给他在阿哥所里安了个睡觉的地方。平时若是方便,可以去惠妃那里用个膳啊,吃点点心什么的。
这个方便指的就是皇帝没有在惠妃宫里留宿。
弘昱整个人都傻了,胤禔倒是喜出望外,乐颠颠地给皇帝磕头谢恩。
弘昱也只得谢恩,天知道他一点儿也不想留在宫里。看弘晳和弘晋过的日子就知道了,太子的儿子都保不住受欺负,何况他这个郡王之子呢!
弘昱抬头时,恰巧看到了皇帝脸上的满意,那一瞬间,他心里一颤,连忙低下头去。
胤禔把弘昱拉到无人处仔细叮嘱,让他不要管一些有的没的,安心读书。当然,若是别人欺负到他头上,他也不需要怕。别的本事没有,还是能护住自己儿子的。
弘昱是小辈,当然也没人欺负他。只是那天皇帝脸上那种满意的神态让他觉得疑惑又胆颤,似乎有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
在弘昱这样的小孩子心里,皇帝和天上的神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不会有什么凡人一样的情绪。而当时皇帝对阿玛的满意,就好像身边的奶嬷嬷给他拿了一块他很喜欢的点心,他觉得高兴一样。
奶嬷嬷是奴才,难道阿玛也是奴才?
弘昱此时还不明白,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当他像阿玛那么大的时候,再想起那天的场景,才明白过来: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是奴才。皇帝对阿玛满意是因为阿玛“听话”,是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违背的听话。
现在的弘昱还没有想到这里,他只是疑惑一件事,最近皇孙觐见皇帝,总是看到皇帝抱着十六阿哥。
疼爱嫡幼子无可厚非,但是皇帝把所有皇子包括太子都撇在一边,哪怕是弘昱也感觉到不对劲儿了。
弘昱悄悄地抬头看向前方,只见太子和他阿玛一个低头品茶,一个低头转扳指,谁都没有理会皇帝,任皇帝带着十六阿哥在那上演父慈子孝。其余的叔叔们眼神乱飞,看看太子再看看他阿玛,谁都没有说话。
再看离他比较近的弘晳弘晋哥俩儿,好么,俩堂兄弟都低着头,弘昱位置好,看见他俩一个玩佛珠,一个摆弄观音像。
谁都没把皇帝放眼里。
然而,表面上皇室一家人还是那么和谐。
弘昱觉得他的脑袋有点不够用,于是选择安心读书。书呆子总没人理会吧?
然而事实告诉他,书呆子也是有用的,看书呆子被摆在哪个位置上。
十六阿哥提前入了尚书房,还是皇帝领着亲自送进来的。也就是当年的太子有这种待遇。教书的师傅们虽然不明白皇帝又要搞什么名堂,但他们选择无视——既然皇帝把孩子送过来,他们好好教就是了。
谁也不是没长耳朵和眼睛,皇帝要玩制衡,玩就玩吧。要想废长立幼,臣子们觉得皇帝还没有这么丧心病狂。也不想想自己多大岁数了。
当然,此时谁也不知道康熙会做六十一年皇帝,生生地把太子给废了两次。
接着说弘昱。
十六阿哥入学以后,尚书房的气氛就变了。原本大家都争着学争师傅的夸奖,现在变成了争围在十六阿哥身边的机会。
十六阿哥本身也很迷,尚书房的规矩就是读一百二十遍写一百二十遍,他不肯。读完几遍背下来之后,再不肯读了,非说师傅是在浪费时间,他要抓紧时间学下面的内容。
师傅们无法,只得请示皇帝。
爆出来一件又一件,弘昱惊讶地发现原来皇玛法脾气这么好吗,连十六阿哥叫着上六天学休一天都同意了。当然,是在学完课业的情况下。
但即便是这样,弘昱他爹胤禔也很无语。
在这种情况下,十六阿哥成了尚书房的宝贝,谁都想跟在他身边,品尝坤宁宫独有的饭菜。弘昱看看十六阿哥,再看看弘晳哥俩儿,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偏心。
弘晳是长孙,也在尚书房,皇后给十六阿哥送点心,可一点儿都没想到弘晳哥俩儿。
这天十六阿哥像是终于良心发现了一样,把皇额娘给他做的章鱼小丸子分给弘晳弘晋。原本也没什么,只是来取食盒的十六阿哥的嬷嬷也不知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明里暗里讽刺兄弟俩连年幼叔叔的饭食都要抢,没规矩到极点。
弘晳:“?你没听见是十六叔给我们的吗?长者赐不可辞的道理你不懂?”
若是不接着,他这好叔叔回头还不知怎么添油加醋呢!
十六阿哥像是没反应过来一样,呆呆看着。
那嬷嬷并不善罢甘休——可能是拿了团宠文站在主角这一边的剧本,对着皇孙也甚是无理。
恰巧此时,皇帝来了。
嬷嬷于是告状,弘晳弘晋反驳。各说各的,皇帝听着烦,想把事情搪塞过去。怎么搪塞,当然是默认嬷嬷的说法了!一个丸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弘晳气得发怔,怎么也没想到皇帝能这么颠倒黑白。此时他年纪也不算大,但他知道皇帝就是宁愿偏袒一个嬷嬷也不愿信他。弘晋见状,连忙拉外援,“皇玛法,弘昱也在场,发生了什么,他一清二楚的!”
弘昱:“???”
他就知道,就知道和弘晋这家伙八字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