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主公又要跑路了[三国] > 第16章 第十六章

第16章 第十六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屋内一时静默。

长久之后,郭缊一声叹息。

“竟是如此……”

刚才郭嘉进门,可是送给郭缊一份天大的震惊。郭缊也没想到,谢然会提出那样的方法。

郭缊摆摆手,“奉孝藏不住事,该说的都说了,虽然不好听,但总归是个办法。”

“雁门郡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我都知道,要说心里没有火气,那是谁都不会信……”

郭缊年轻时也曾弯弓射雕,有力挽狂澜的豪情壮志。哪怕这些年被琐事繁杂渐渐消磨,可这股傲气终究是憋在心里,磨不灭的。

“既如此,我也不废话,我只问你一件事。”

郭缊气势陡然一肃,眼睛死死盯着谢然,“你来答,若我同意开城放百姓南逃,太原郡可会妥善接纳安置?!”

“世伯壮意!”谢然闻言,当即敛容正色,“如此大事,岂是我一小辈说的算的。”

“哼,滑头。”不是谢然,那就是谢晏(谢父)的安排了。

郭缊心中一叹。没想到谢逸安那家伙不服老,竟然还有这种心气,想要去争一争那个位置。

想争就争吧,争到手的都才是自己的。现在半死不活的并州和死了也没甚差别。

阴馆县暂时安全。

作为雁门郡治,阴馆的归属代表郡权力的归属。南匈奴小动作不断,但面子上没有和汉朝廷撕破脸,终究不敢拿阴馆怎么样。

可这安全有利有弊,留下阴馆就足以应付名声上的不利,那郡中其它地方的兵祸呢?装不知道吗?

就眼看着百姓留在雁门,等着匈奴秋刮一次、冬刮一次,刮得大汉子民面黄肌瘦,匈奴人腰肥肚圆,嘴里流油?

郭缊忍不了这口气。

奉孝说的没错,既然要走,不如一口气走得远远的。太原郡还算有活路,多年为友,他相信谢逸安的人品,雁门百姓会得到妥善安置。

……这就够了。其余的不要也罢。

郭缊这么想着,神色却难掩落寞,“难啊,都难。并州越难,人就越少,人越少,却又越难。”

并州各郡的发展都难。实在是没有人用,又缺少支柱产业,内循环做不起来,只能靠外部救济。

可这些年朝廷也掏不出钱,没钱就发不出饷。雁门的兵力一再削减,几乎连兵都养不起了。

“有要劝的话就不用说了,我意已决,不会听的。既然是为雁门百姓,我一人之命何足惜,你们能成事就再好不过。”

郭缊絮絮地道:“雁门没钱,帮不上什么。你们从西河郡的接了多少人,够不够……算了,你还是不要说了,就当我什么都不知道。”

“都到太原去罢,把人聚在一起。有人气,看着才有几分气候。”

某些心照不宣的话就留在心里,郭缊絮絮地说了一会儿,精神看上去居然好了一些,似乎更有谈兴。

“那些事我不问,但你也和我摊开说。”郭缊的眼神淡淡地扫向谢然,“你这次来雁门,到底是做什么?”

谢然沉稳相对,“侄儿此行,一为家父访友。”

“访友,哼,访友……”郭缊轻哼出声。还装样子,是他看走眼,这谢家的一大一小真是同一副骨子里刻出来的狠辣决绝。

不过是要他死罢,连名头都找好了。

“他念着我,那我也念叨念叨他。他这老家伙打算什么时候退下来?年轻时打打杀杀落下一身的伤,早退下来早休养,省的以后抱不动孙子,惹人笑话。”

谢父和郭缊年龄相近,都有四十七八岁,的确是该做祖父的年纪。

谢然平静的神情一僵,“家严身体尚为康健。至于侄儿婚配,自然全由家严做主……”

果然不论什么时代,长辈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催婚……

“还装,耳朵都红了。”看着谢然这般姿态,郭缊颇有些扬眉吐气之感,“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家大人肯定不会替你做主。”

“陈郡那边……早年的确有些没做到的地方,他心里有怨气,记着这么多年,必然不会让你再走上他的老路。”

当年谢父右迁太原时与陈郡老家断个干净,连带着谢然的关系也被单开出来,这事着实引起过一阵争议,闹得很难看。但谢父脾气硬,说不回头就不回头,硬扛着舆论把事情办了。

从那以后,以谢父为首,太原谢氏一脉就是太原谢氏,和陈郡谢氏再无瓜葛。

现在两家连年节礼都不送,全当没有对方的存在。

谢然不插嘴议论大人,因此沉默片刻,便接着说道:“此行之二,是为淮弟。”

“此事说到底,全为谢氏一家之私。雁门苦寒,伯父若不嫌弃,可归晋阳休养,或归阳曲,全凭伯父心意。”

“就知道你小子还是要说。”

谢氏这小子到底不如谢晏心硬,临到头的事,还有什么好反悔。

“能为雁门百姓以血上书,舍生取义者当为天下之先,我有何不愿?”

郭缊拿出一个小包袱放到案上,样子很眼熟,正是郭淮请谢然带来雁门的那个。

“你没看过,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郭缊指了指包裹,“里头是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一封信,信我没打开,但我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你来猜猜,阿淮在信里是希望我回阳曲,还是想让我留在雁门?”

回阳曲,还是留雁门。

前者生,而后者……

谢然心中叹息。

“我猜,是留。”

舍生取义,当为儒者志。

“哈哈哈哈!好小子!”

郭缊心满意足,哈哈大笑几声,便眉飞色舞地道:“谢晏有个好儿子,我也有个好儿子!好小子,真不孬!”

“就是要留!”

“吾乃雁门太守,雁门在则太守在,郭氏一族岂能有毫无作为弃城而逃之太守?”

“若辱及门楣,吾枉为人、为父矣!”

郭缊收敛笑意,厉声道:“小子,你那第三为,还不快说?”

谢然神情肃然,附身一拜,“三为,西河与雁门之百姓。”

“请烈日昭昭,明众悲情,魑魅魍魉,现于人间。”

“请太守郭缊,代诉并州雁门万民之苦,以达天听!”

无论是人口、发展、风气……现在的并州骨子里就是扭曲,这种扭曲是扎根在人心里,长久累积的病灶。

西河郡的事情被遮掩,雁门郡的事情就要轰烈。

曾经几多苦难,又有多少阴谋诡谲被黄沙覆盖。而今当以太守郭缊之壮烈,雁门、西河全郡沦陷,并州举境哀痛,以正悲壮之名。

此行,将一举洗脱董卓以来的万千不利名声,再为并州百姓言志。

——不出半月,南匈奴叛,雁门陷落。太守郭缊自焚于城,天下震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