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杨伯安和姜荷并不会拘着杨书玉,府里也没有不让她出门的习惯。而且杨书玉也爱跟在姜荷的后面,母女俩一起往街市里钻。
只是如今情况特殊,姜荷分身乏术,不得不将杨书玉拘在府里,特意留下王芸照看她。谁又能料到,杨书玉会突然生出偷溜出府的想法?
众人不防的前提下,杨书玉又特意挑了王芸暂时出府,去城外给姜荷送东西的间隙,因而门房小厮听见夏枳说自家小姐摔伤,她寻不到人来帮忙,那小厮便匆忙落了门闩,急匆匆地跑去帮忙。
因而三个小人十分顺利地混出了杨府,迈开短腿直接往人多的市集钻。那时江陵还没发展出东西两市,热闹便是集中在后来的东市地界上。
此前杨书玉跟着姜荷来过许多次,街市上的很多商铺是杨府的产业,她自是不怕的。熟络且大摇大摆地领着夏枳和槐枝走街串巷,这倒是把认识杨书玉的人吓了一大跳。
“阿玉,你娘亲呢?”
这是旁人见杨书玉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对方都不等杨书玉回答,便自问自答道:“也是,姜娘子去城外施粥,自然不得空。但怎么也不见家大人跟着你?”
身后就跟着两个和她一般高的小女娃,这像什么话?
杨书玉总是咯咯地笑着,对于她们独自出府玩闹一事格外欢喜,刺激又兴奋。每每被认出来,她就胡乱说一句“娘亲不得空”,便又哒哒地领着两条尾巴跑开了,像春日吹起的风,胡乱招惹天地幽幽,叫沉寂了整个冬日的万物活络起来。
“姜娘子,姜娘子!”
有人顺道去城外,脚程倒是比商铺伙计先回杨府求证再出城来寻姜荷快。外人见到独自一人的姜荷时,更爱尊称一句姜娘子。
“你家姑娘好像偷偷溜出府,身边也没个大人跟着,这可咋成?现在涌入江陵的灾民这么多,鱼龙混杂,若是遇见坏人可怎么办!”
姜荷连日奔波,忙得连有片刻的休息,也只顾得上喝半盏茶水。累得脸色惨白的她,在听到杨书玉偷溜出府后,差点两眼一闭就原地昏死过去,她身侧的王芸更是惊恐万分。
王芸出门前分明有交代过,她今日傍晚才归。她实在想不通,自己前脚刚到城外,杨书玉在街市玩闹的消息也跟着传到了城外?那只能说明,杨书玉是跟着前后脚出的府门!
“姜娘子也别着急,街市的掌柜们得到消息,便派人去找了。姜娘子,你别急。”
姜荷稍稍定神,郑重道过谢后,又嘱咐粥棚几句,这才忙不迭地带人赶回城。路上她们碰到来传信的家丁,不过也是奇怪,刚才还人人得见的杨书玉,等反应过来的家丁和闻讯赶来的伙计自发地散开去寻杨书玉,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三只小人的身影了。
杨府的人马大都撒在城外,协助府衙赈灾,姜荷尽可能地抽调人手回城搜寻,还特意叫城外的人仔细留意着。
可从日头正盛到夕阳西斜,再到月升星起,期间林氏闻讯也分出不少人力来帮忙,他们几乎将江陵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杨书玉的身影。
倒是在某条暗巷,他们找到几个倒地不起的伙计。
姜荷将人叫醒询问才得知,这几个伙计原是一开始就跟着杨书玉三人后面护着的,但是突然窜出来的流民,将杨书玉三人强掳进了暗巷。等这些伙计追上来也没能寻到人,反而是被人从身后一棍子敲晕了。
有会武艺的护院去查看这些伙计的伤口,一眼便能看出动手的人绝不是因受饿而生贪念的灾民。动作之利落,一棍便能放倒一个强壮的伙计,还能做到没被路人和伙计本人看见他们的面容,这明显是佯装成灾民的练家子所为。
姜荷的一颗心沉到了底,她甚至想不出这伙人是寻常绑匪,还是别的其他什么人。若是绑匪倒还好,欺她母女,再散些家财还能赎回杨书玉,可若是权贵特意将手伸来江陵呢?
专门挑杨伯安不在的时候,还专门挑弱孺杨书玉出手!
“弟妹!”林江梧领着学生从山上赶来帮忙,他将人散开后,凑到姜荷身边小声提醒,“现在城门都有官兵把守,就算是拍花子也不好带着书玉走陆路出城。”
“你是说,书玉还在城内?”
姜荷刚动了要将人散出城外搜寻,大小官道她甚至还想派人一路追去。但话问出口,见林江梧不做声,她就直觉不妙:“你怀疑是京都那边?”
“伯安这两个月一直在京都运作,就算不是那些人,也难免说他近期的动作会得罪什么人……”
这也正是杨伯安出发京都前,要特意折回同姜荷说明的原因。
见姜荷的眉头紧缩,他又补充道:“去码头看过了吗?”
情急之下,姜荷竟忘了这种地方。
因为汛期,江陵码头泊载量早已大大缩减,后来洪灾水位上涨,许多小船更是不敢航行,而各地受灾后便支撑不起大船的货运量,所以现在的码头渡口几乎是闲置的状态,大小船只都不敢起锚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