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宫门,大约有十几个带刀侍卫跟着闻舒,径直走到了将军府。
仲辉自离京出征以后,将军府像是预感到龙京会不太平,便一直紧闭宅门,不过问京中任何事。走到门口,闻舒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回应。他朝身后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得令,当即用身子撞门,不一会儿就把门生生地撞开了。
府内一片冷清,庭院里也不见下人打扫,房门处处都是紧闭的。闻舒心中尤为疑惑,顿觉事情不妙,朝侍卫们吩咐道:“赶紧搜,看看府内人等是否还在。”
侍卫们当即四处散开,把将军府里里外外搜了一遍。过了一会儿,侍卫们来报:“大人,府内东西俱在,但人却不知踪影。”
闻舒心里一惊,顿时对现下的情况摸清了几分。仲辉带兵出征,家中亲眷不见踪影,龙锦华到达边境后便不再现身,这一切环环相扣,似乎是在谋划着什么。
“仔细搜查清楚了?”闻舒环视四周,问道,“确实无人在家?”
又一侍卫走了回来,说道“大人,灶房还有余热,想来人走没多久。”
闻舒眯了眯眼,眼下的情况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摸不清仲辉的意图,心下想法绕了千千万。仲辉许是猜到姚文清已经失去耐心,于是将计就计,带走兵力躲到边疆,暗中将家眷运送到安全的地方,软禁龙锦华,到时只待时机成熟,即使不能完全杀回来,但也能带走龙国多数领土。
这一招不可谓不厉害,闻舒心脏狂跳,千算万算竟漏了这一茬。他原以为仲辉无非会与姚相争个你死我活,自古成王败寇,如今姚相占尽优势,仲辉要么及时撤退,要么奋力一争,却没想到他早已找好后路。
“大人,此事得尽快禀报摄政王。”侍卫们见闻舒有些愣神,提醒道。
闻舒长叹一口气,便叫他们回去禀报,自己后脚也进了宫。
眼下状况更加扑朔迷离,龙锦华生死未卜,自己如今在朝堂之上也不能全身而退。原本只需周旋姚文清,维持京中稳定,等到姚文清夺权登基之时再将其杀掉,静待龙锦华归来处理这一切便可。但如今一切发展都不受控制,仲辉成为最大变数,龙锦华在其中也不知是死是活,闻舒突然觉得浑身无力,对将来的情况多出了几分担忧。一旦龙锦华身亡,自己所做的努力也就全部白费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努力打起精神,朝堂之争,夺权之战,实在是凶险万分,他过去将这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姚文清显然也没料到这般情况,他早已派人将龙京整个守住,又怎会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让仲辉一家全部逃走。他当即大怒,踹了身边的侍卫一脚,大骂道:“一群废物,本王叫你们守住城门,不要放走任何一人,又派人盯住将军府,你们是怎么办事的,竟然让人在眼皮子底下逃走!”
那侍卫被踢得跌倒在地,周围的侍卫们也被吓得不轻,纷纷跪下,开始向姚文清求饶。
闻舒又想了想,不明白仲辉是使了何种手法将府中家眷尽数带走,明明姚文清已经派人将龙京重重围住,他们是如何长了翅膀飞出去的?
等等,不对!既然姚文清派人守住了城门,又叫人看守将军府,按常理来看,将军府中家眷下人至少有百十来人,这么多人偷偷离开,侍卫们不可能没注意到。虽说这些天将军府一直家门紧闭,本就显得冷清,侍卫们一时大意没看牢,但也不可能在眼皮子底下让这么多人逃走自己却浑然不知。除非……他们并没有走?!
闻舒心中大惊,突然又明白了许多事,但是他并不打算告诉姚文清,而是说道:“摄政王息怒,如今祸事已经酿成,摄政王不如还是先关心边境之事。当下应该立即派人去边境打探消息,看看仲辉葫芦里在卖什么药。如若仲辉既不与突厥开战,又不同突厥谈判,只是携军休憩,摄政王便可下通缉令捉拿这般逆贼了。”
姚文清怒火攻心,脸色变得难看,一时之间呼吸难平。他听到闻舒的建议,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便说道:“你说得对,本王是气昏头了。既然京中已经没有可以要挟仲辉的筹码,那只好同他来个鱼死网破了。”说完,他指了一个正低头跪下的侍卫,说道,“你赶紧快马加鞭到军中打探消息,一有结果便尽快回来禀报。”
那侍卫得令,赶紧连滚带爬地离开了。
闻舒偷偷瞅了一眼姚相,心中不再一片混乱,当下便有了新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