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稚和陆镜轩的父母吃了一顿气氛非常和谐的晚餐,回到家就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处理私事。
所谓私事主要是趁着高考结束想来表白的,消息都发到了他手机上,还有约他见面吃饭的,苗稚选择无视并将那些消息一一删除。凡是在社交软件里新申请添加好友的一律不通过,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一个都不接。
这可不是OOC,苗稚这是在认真按照陆镜轩的性格处事。
还真得感谢他是这样的性格,要不然,苗稚一想到她一个女生去面对女生的表白,整个人都发怵。
把手机上的“垃圾”短信删除干净,苗稚坐在陆镜轩的书桌前,翻开了一个笔记本。
那是陆镜轩的日记。
苗稚随便翻开了一页,打开台灯,读了起来。
陆镜轩的字写得跟他的人一样好看。这副皮囊精致到什么程度,苗稚是刚刚回家照镜子才发现的。
他不同于之前那两本小说中的男性角色,都是青年,有一股步入社会的熟男味儿,陆镜轩的脸蛋和眼神都透着学生独有的清澈。
不是那种蠢笨的单纯,而是让人移不开眼的明亮与坦然。
陆镜轩的日记里没什么少年人的隐秘心事,说是日记,不如说是他的学习心得。他把每次上课时学到的、感受到的都一一记录下来,留着以后有时间细细回味。
陆家不是什么富贵之家,充其量算个中产,还是中等偏下那种。这几年为了陆镜轩上艺考班,花了不少钱,家里没什么积蓄不说,房子也一直没机会换一处更大的,还是他从小就住的老房子,还是父母结婚那年买的。
小时候陆镜轩觉得自己的房间空旷,床也是大得可以随意翻滚。随着他慢慢长大,房间里添了书桌椅和书架,这间不过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显得越发拥挤了。
虽然生活不富裕,但陆镜轩对此很满足。以他家的情况,在他提出想要学表演的时候父母能同意,在他看来已经是非常难得。
要知道他家往上数三代还是农民,整个家族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跟娱乐圈沾的上边,父母都是普通企业的职工,父亲的职位和工资稍微高一些,勉强能覆盖他上表演课的费用。
他提出想学表演,心里当时没抱着多少希望。
他本来成绩就还不错,就算不走艺考这条路,上一所普普通通的一本院校还是轻轻松松,还能选一个大热的专业,以后就业也容易,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
如果他的父母不支持他走这条路,他也能接受自己先暂时像普通学生一样去参加高考,以后有机会再去实现自己的舞台梦。
从小就懂事的陆镜轩知道父母现在所提供给他的,是他们的能力上线了,他不想给他们增加额外的烦恼和麻烦,只是事关人生理想,他才想要跟他们商量。
没想到他的父母跟别的父母完全不一样,在听他说完之后,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为了儿子有了人生目标感到欣喜,觉得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还想要下馆子庆祝一番。
陆镜轩赶忙拦住兴奋的父母,怕他们是不知道走这条路需要多花多少钱,紧急给他们做了一个估算。
这回父亲的脸色沉着了不少,但仍旧没有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话:“这样啊,但你好不容易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当然要支持你。”
他母亲也在旁边点头附和,让他放心:“钱的事你不要操心,我们只希望你能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努力,不留遗憾。”
就着陆镜轩的“日记”回忆完他走上表演这条路的心路历程,苗稚觉得房间里有些闷热。
房间的窗开着,一丝风都没有,桌面风扇也开着,但能吹到的范围有限,潮湿的空气好像粘在了身上,又热又闷,让人很是难受。
陆镜轩房间里的空调在高考前两天突然罢工了,虽然陆父联系了售后维修,但现在正是空调售卖安装的旺季,两天过去了还没有排到他家。
苗稚刚想要去拿根冰棍解暑,就听床上陆镜轩的手机响了。她折回去拿手机,边看屏幕边往冰箱的方向走。
这次打来电话的不是陌生号码,来电提示有人名,是一个叫姬权的人。
姬权是陆镜轩在班里关系最好的兄弟,两人住在同一个街区,从小学起就是同学。初中三年虽然不是同一个班,也是同校,高中就又同班了,所以相对熟悉。
但也只是相对,这主要得益于姬权是个性子热络的社交悍匪,经常在陆镜轩没留神的时候就闯入他的私人领地。最初几次陆镜轩还有些反感,次数一多倒也习惯了。
他知道自己性子冷淡,姬权了解他,是他沟通外界的重要桥梁,还能帮他推掉不少他不想参与的活动,是个非常不错的朋友。
别人的电话可以不接,姬权的苗稚决定接起来听听看他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