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望见锦衣华服的贵人一样局促不安,可又确信她不会是人族。
李不寻盘桓在她周身旋转的北风里,心想,祖师爷和她的初见是这样,难怪难忘,难怪啊难怪……
于此隆冬之际,李衍得见神灵于镜湖,一瞥忘仙。
相遇梦中身幻影一般,惊鸿女子随席卷天地的风而去,徒留原地的泝河传来入碎玉一样的冰裂声。
李衍愣在原地许久,揉揉眼睛,掐自己大腿一把,挠头分不清是真是梦,拎着他凿冰摸来的鱼儿回家了。
而降落在冰面上的李不寻以为直到漫长的冬季结束他才会重新见到天光,却不想今年的春日来得这样早。
李大郎烹鱼时不觉窗外一枝斜柳生嫩绿,等过了几日,身上厚棉衣有些发汗了,才觉察气候乱了。
“怪事,三九隆冬柳树生芽,梧桐返青,这是反常的妖异之象……”
李衍听他大哥自言自语说了一番话,想过把那怪异女子的事告诉他,但转念一想,大哥应该不会相信他,也就没有再说了。
妖异如此,泝河解冻,春花竞发,乌鸟奋飞,群鸦噪声刺穿耳膜,天色时常黯淡无光,但这是早来的春日。
杨柳依依,草色青青的融融春色里,落羽镇上的人们却深深陷入不可知的惶恐中。
上山人渐渐不再捉妖了,可妖异之相越来越严重了,泝河的鱼儿翻着白肚被冲向岸,慢慢腐烂发臭,镇子上的人不少感染了春疫,后来就开始死人了。
镇上有些家私的人家拖家带口逃离落羽镇,李大郎作为镇上为数不多懂医术的人,忙得脚不沾地,整宿不归家。
他家左右四邻房屋都住了病人,李润不放心弟弟一个人,想趁他还没染病时送他走。
“大哥当我是什么走到哪里都饿不死的人,我没本事在身,还不如留在落羽镇上。”
听了这话的李润那叫一个悔啊,悔不当初,怪他任由弟弟读些杂书游手好闲,七尺男儿无一技傍身,这可不是长久打算。
他心一横,到底是想起来一个人。
“前天我碰见了那宋先生,他问起来你好久没去他那里了,说你也算是他的学生。你才十五岁,读几年书,给人做训蒙的先生,走到哪里都不至于饿死。”
李大郎知道他心疼钱,一向没个主意,便替他做了决定。
“宋先生那里偏僻,没了学生没什么人过去,我跟先生说了,你先去他那里躲两天。”
兄长干脆拍案决定了他的去处,李衍无奈,他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但他确实有些不解的事想请宋先生解惑,宋先生突然来到落羽镇,知道那么多上山人和妖族的事,也许会知道异象的原因。
“冬春还隔了几个节令,怎么会一夜之间颠倒?颠倒的时令也是有神灵在操纵吗?那些死鱼和疫病又是怎么回事?还有,我在泝河遇见了一位……姑娘。”
烟锁重山,屐齿印青苔,孤影柳千枝,蝉声槐万条。宋先生负手满面愁容隔着冬日繁茂的树影看他。
李衍不好意思将那人说成是神灵,私心里又不愿将她视作妖鬼,斟酌之后,只说那是位姑娘。
他的问题那么多,宋先生一时哑口无言,不知从何说起,宋先生自然而然地接上了最后一句,悯然道:“那不是姑娘,她是灾厄之源。因为她,才会有这场时疫,也因为她,大乱将起。”
“怎么会,她看起来像是从雪域神山而下的神女一样冰清玉洁,不惹尘埃,不可方物。”
天昏地暗,惊雷滚尘,如此绝望的时刻,他竟然说得这样……惹人遐想。
蜉蝣李不寻心中嗤笑不已,虽然这个宋先生说的不完全对,但也不算错。
青霄玉女以身镇罪渊妖兽,她现身人间,岂不是说罪渊无人镇压?说是她带来了灾厄也不算错。
显然,李衍不清楚状况,那这番话纯粹是私情。祖师爷少年足风流,情字入眼而不觉,一见倾了大半颗心。
宋先生饶有兴味侧目,李衍顿时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目光上下飘忽游移,耳根无声红透了。
“落羽镇不能待了,等镇上的人走得差不多了,我也要离开了。”
宋先生从来漂蓬孤舟,来去自如,他与这木匠家的小儿子有些缘分,不忍心他落个不好的结局,但故土到底难离,于是犹豫问道:“你和你大哥要不要一起走?”
李衍还没有想好,什么时疫,乡亲背井离乡,天下大乱,他不在状态。
或可说,他像个游离在世界之外的人,没有弄明白世界运行的规则。
“为什么落羽镇不能待了?”
宋越攥了攥拳头,他知道这个少年要问个清楚,不和他讲清楚,他不会走。
“落羽镇下关押了穷凶极恶的妖,它们要出来了,疫症只是它们不散的怨气造成的,落羽镇终究会成为荒野。”
李衍问:“它们凶恶至此,为什么怨恨?”
“那是仙人该想的事。”
上山人算仙人,他们都见过,但还不是仙人。
李衍没有把话堵死,带着稍加掩饰的厌恶道:“吃人的算什么仙!”
宋越眸光闪过一丝复杂,一个小少年都懂的道理,大人物们不会不懂。
可能高居人山之上,受人供奉,还享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聪明人谁会不愿意呢?
偏偏李衍这个愚笨之人,竟然高声叫嚷起来,沿着落羽镇的街巷四处奔走,挨家挨户敲门,口中高嚷道:“快离开落羽镇!有妖怪要出来了!快走啊!”
天地一色,飞沙走石。不管信不信他的话,眼下信了总没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