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合作】
玉儿阖上双目,静等生命的终结。
然而,想像中死亡到来时必将经历的钻心之痛,她始终没等到。
过境的风拔凉拔凉,吹干玉儿滚落的泪光。
她惊疑地睁眼,只见顾栖站得很近,正定定地凝望自己。
“咱们得赶紧为谆修止血。”
顾栖翻个腕花,把狼牙刀柄送进玉儿手里。
“九爷你……不杀我?”
“救人。”
玉儿愣怔原地,失魂落魄地点头。
“……对,救三哥要先止血。”
她抓握着滚烫的狼牙,贴近杨缮的断肢,两手不住地悸颤。
“你是大夫,怎么能比病人还慌。”
顾栖按住玉儿肩头,又取随身的金针封了杨缮要穴,强行让杨缮睡去。
“这样大概可以最大限度削减他的疼痛。我还能怎么帮你?”
“……扶、扶稳他。”
玉儿将惶乱一口和血吞,总算凝了神。
顾栖依言让杨缮靠着自己,肩膀顶住他的身躯。
玉儿狠下了心,握紧狼牙抵上杨缮断臂的创面。
烙铁灼烧血肉、灭活经络,如泉涌的血流,渐渐小下去。
“嘶嘶”的声响,震慑着耳膜……
焦糊的气味,刺激着鼻腔……
杨缮穴道被封,大部分躯体已麻痹,仍然不住地打颤。
玉儿收刀时,他也在剧痛之下,彻底昏死了过去。
玉儿给杨缮包扎好伤口,面冲顾栖,挥泪如雨:
“九爷你怪我吧,让我心里好受些!”
顾栖保持着平宁:
“……有资格怪你的人,是谆修。”
刚才听到司马骜的话,玉儿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换个层面来看,她对杨缮的真情,也算天地可鉴。
只不过,这一捧真心,坏了顾栖全盘的计划。
司马骜要报血海深仇,恨得不他们所有人都抽筋剥皮。
顾栖无力动武,没法子跟司马骜硬拼,想保全大伙儿,唯有利诱。
他原就是想以留侯遗境铸造图为饵,争取和司马骜达成协议。
奈何玉儿救夫心切,愣是没给他开口的时机,以至这唯一一条路,陷落座深坑,害杨缮白白丢了条胳膊。
“九爷,我刚刚那样对你,难道你不恨我?”
顾栖放远了视线,瞳光空明:
“我相信,这世上的每个人,都会有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或事。”
他沉吟片刻,俯身捏开杨缮的唇齿,送入一颗九华缓生丹。
想不到,小药丸这么快便迎来了自己用武之地。
“九爷,这是?”
“谆修伤得太重,这东西有助他恢复。”
“好……好……九爷,关于我的那些事——你——”
“人都有秘密,很多时候没必要窥探到底。我所知寥寥,也从没打算告诉谁——包括谆修。嫂子不用想太多,照顾好你在意的人吧……”
九华缓生丹,理应能保住杨缮的性命。
顾栖稍落下悬心,离得杨缮玉儿两人远了些,望向对面的峰峦。
某个瞎眼的小朋友,一定还在翘首以盼。
体感的痛楚,顾栖不见得弱过了杨缮。
等等、再等等……他只能对自己说。
峭壁上生长的崖柏,月色只照到小半。
风刮进两山的夹口,又窜入老树的阴影,冷冽得恍如冬日。
小马孤零零地一个人,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紧紧攥着顾栖给他的玉竹杖,好似海枯石烂不松手。
傍晚时飞来的金雕,此刻又盘旋云层,似乎正为觅食而发愁。
可搞不清怎么一回事,猛禽敏锐的视觉,居然忽略了小马的存在。
兴许归结为福大命大吧,小家伙得树荫的庇佑,藏住了身躯,一人一鸟,互不相干。
寒凉浸透凄清的夜。
九华缓生丹见效,三更天,杨缮幽幽地醒转。
“三哥,我对不起你,是我害惨了大家!”
玉儿泣不成声。
杨缮拼命抬起仅剩的右手,抹去玉儿泪水:“我明白……你一心,只为我……”
说着,他悄然瞥往身旁,挣扎拾起地上的狼牙。
利刃锋芒尽露。
杨缮竟将刀尖刺向了自己。
“三哥你干什么?”
玉儿又惊又懵,眼看阻拦不及。
好在顾栖凛风而至。
“当”一声脆响,他一脚从杨缮手中踢落狼牙。
“杨老三你疯了吧?”
顾栖自诩是个情绪稳定的人,此时却快气得面目全非。
杨缮此举的用意,顾栖一眼就看穿。
他深知错在玉儿,自觉有违皇恩、羞面同伴,便想以自己血肉之躯,换得妻子的救赎。
也正因一眼看穿,顾栖一阵怆然,为国家得此忠肝义胆之士而庆幸,也为自己差点痛失好友而伤哀。
他怎么能眼见杨缮寻死而不顾?
老天,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气,太气了……
……不对,这不能成为自己气极的理由。
顾栖深沉地吐纳,再瞅瞅杨缮,强迫自己格局打开:
他还等着上演最后一幕“舍身忘死”的大戏呢,观众一个都不能少。
杨缮眼眸失焦,怔了半晌,果然如顾栖所料道:
“小玉所作所为,酿成大错……我杨缮……负圣命、负手足……只能以血赎罪……”
顾栖收起狼牙,反倒噙了笑:“啧,不愧是我大蜀汉的杨将军,铮铮男儿。”
他又瞧眼玉儿,嘴皮子漫不经心地碰碰,眼神却诚笃:“嫂子,这下我们都知道大将军不好伺候了,往后有得你费心。”
漏尽更深,杨缮与玉儿相对泪千行。
顾栖起一层鸡皮疙瘩,麻溜地转身。
“三哥,求你不要再吓我……”
“……我们愧对老九……我不愿伤你,便只有……伤我自己……”
“不——不——”
“小玉,你放心……老九踢醒了我……使命未成,失智之举我绝不再做……”
杨缮望望顾栖背影。
“只是今日后,我欠老九,又多万分……”
“……又?”
“小玉,我没与你讲过蜀汉军中事吧?……我曾在永宁亭侯飞羽军下……和老九同驻剑阁关……”
“飞羽军是蜀汉精锐之师,想来岁月峥嵘……”
“当年与魏军交战,我带兵东线……眼看胜券在握,便想清剿敌军……老九却瞧得透彻……认为对方诈败……故意诱我深入……劝我不要冒进……可我求胜心切,执意出击……后来果真中伏,被围困山谷,粮草断绝……”
“那……之后?”
“在我追击敌方不久,老九奉命征讨西线,大获全胜……得知我危在旦夕,他即刻领兵驰援,用计令麾下士卒反歼敌军,自己则单枪匹马地闯阵……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终解救我于水火……”
“九爷他……如此神勇?”
“若非他在,那一役我蜀汉如何能扭转战局……可惜,由于我此前鲁莽,军中伤亡已过半,最终也只险胜收场……回朝后,仍免不了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