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这样的人家,家里的人做了如此多的龌龊事,用不着外头的人来咬上一口,内里自个儿就先乱了。败落不过是早晚的事儿,只是来得早了些罢了。”
宝钗笑说:“依我说你们不必过于介怀,我们现在来了现代,就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故事。新中国又没有皇帝,难道还会有人来抄家灭族不成?”
湘云爽快笑道:“正是,朱姐姐说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只管好好儿读书,日后读大学、工作,就算谁遇到了难关,我们彼此帮扶着,必然不会像书里那样可怜。”
听湘云这么说,其余姊妹都心下大定,大家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只是这几日都沉迷于《红楼梦》,众人废寝忘食地看书。今天又为结局所震撼,狠狠哭过一回。骤然松懈,姊妹们不禁觉得头晕乏力,想要回去歇息,就各自告辞回住处去了。
朱丽也松了一口气,通知在大观园正园门外等候的医疗组可以先行离开了。
宝钗看黛玉一直不说话,有些担心就跟着她一起回了潇湘馆。
宝钗笑道:“妹妹,你是最聪明不过的人,我还等着听你的高见,怎么今天没听你说话?难道是还为书里的结局难受么?如今你的身子渐渐康健起来,连医生都说你今后的寿数和常人相差无几,何必为前世的事介怀?”
黛玉轻轻摇头:“不只是为这个。”
黛玉最初读到自个儿的结局时是有些感伤,原来她在书里也是没有嫁给宝玉,而且在宝玉和宝钗成亲当日就病逝了。
只是她素来知道自己体弱,会吃饭时就会吃药,父母双亲又都不是长寿之人,对于生死之事更比旁人看淡三分。于她来说,在贾家败落前就病逝,不必经历后来的艰难困苦,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
和宝玉的亲事不成对她来说也无甚遗憾的。
如警幻仙子所说,她本就是下凡来还神瑛侍者一世的眼泪,眼泪还完恩缘已了,亲事自然是无关紧要。她对宝玉的心思早已淡了,剩下的只有兄妹、知己的情意。
宝钗疑惑:“那是为何?”
黛玉神色落寞:“嫁不嫁宝玉有何要紧?只是她们说的话儿叫我难过,都是一家子骨肉,平日里也是亲亲热热的,一下子就说这么些话来,枉我平日看错了人……”
宝钗暗自思量,黛玉许是为了后四十回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言行伤心。
后四十回里,不说旁人,只说和黛玉血缘最近的贾母简直像是变了个人那般,提起黛玉时说的话那般冷漠,叫外人听了都寒心。
说什么“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仅仅因为宝玉要成亲,还叫凤姐替黛玉预备好丧事用品,即使有什么也不至于临时忙乱。
甚至连黛玉去世时,贾母都不愿亲自送一送,还说不是忍心不去送黛玉,只为有个亲疏。与宝玉比起来,黛玉这个外孙女自然是没有那么亲的。
这些话许是冷情冷性的国公府老夫人会说的,却不是一个慈爱的外祖母应该说的,言语之冷淡、态度之疏离如何不让黛玉痛心?
宝钗笑道:“原是为这个?看这本书的书脊便知道,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本不是一个作者,你如何当得真?续后四十回的人是个糊涂人,妹妹怎么也跟着糊涂了?”
宝钗拉着黛玉的手儿,姊妹两个在桌边坐下,宝钗把话殷殷道来:“妹妹,你仔细想想。老太太对你如何我们都看在眼里。说句不尊重的话,便是贾家几个嫡亲孙女儿都比不得你。只怕老太太看了这书,恨不得把高鹗捉来一顿好打呢。”
黛玉想起贾母素日待她的关怀慈爱,也是深深觉得后四十回的话不可轻信,于是她心事消解展颜一笑:“宝丫头竟是编排到老太太头上了。”
宝钗又笑道:“在这上头我不瞒你,我们薛家比她们贾家还先败落,我妈未必没有想在婚事上头攀一攀贾家门楣的心思,但我到底是中书舍人之后,断然做不得这等假充你的名义哄骗宝兄弟成亲的事来。便是我妈一时糊涂应下了,我也是断然不肯的。”
“这话我是信的。”黛玉笑道,“幸而红楼前八十回不似后四十回那样编排,不然也称不上是‘奇书’了。狗尾续貂,不过如此。”
宝钗点头赞同,她们又说笑了几句,宝钗见黛玉面带倦意,便回蘅芜苑去了。
当夜,众姊妹在梦中又见到了一位仙子。
对黛玉、宝玉来说,她是故人。
在宝钗、湘云、三春面前,她自称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