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副本核心机制】
——「身份置换」表面是一场“找回自我”的游戏,实则是系统模拟抹除记忆后的重构实验。
它通过:
1.篡改玩家身份信息(随机更换名字、资料、记忆);
2.植入虚假逻辑(影子、镜面、替代记忆);
3.让玩家质疑自我本源;
最终筛选出“最稳定的存在意识”。
也就是说:你不是找自己是谁,而是要让系统承认你是谁。
谁被动摇得快,谁就会被“影子”取代、成为“身份裂片”——被写进下一场游戏中,供别的玩家使用。
**
【系统核心意图】
——消灭“错误者”。
“错误者”是谁?
是萧景焱。
他通关九次,每次都选了不该存在的顾清尘。
系统原本的设定是——顾清尘在第七次通关时就必须死亡。
因为他并非一个普通NPC或玩家,他是系统设计的反向机制,是“身份篡改”本身的意识源头。
但萧景焱在第九次通关时将他救下了——让死亡身份继续活在场域内,扰乱系统结构。
于是系统为萧景焱设置了第十轮。
从第一步就引导萧景焱选错:让他在七把刀里选“顾清尘”的名字。
这是系统的“试探”。
选了,就必须经历“绑定死亡身份”“影蚀”“身份撕裂”等逐步坍塌的阶段,只要他有一步退缩,就会被系统抹除。
但他全程没有后退。
他强行认定顾清尘是“我想选的那个人”。
哪怕代价是身份不稳定、人格裂解、自我撕裂,他都一一接受——并且赢了系统一次。
这正是第一轮的本质:
不是找“谁是我”,
而是证明——“我是谁,我说了算。”
**
【顾清尘是谁?】
在副本“身份置换”中,顾清尘有三重身份:
1.玩家:第一次与萧景焱通关,是普通玩家,但被系统判死;
2.死亡身份:第七轮死亡后,被系统打上“不可再激活”的标签,封存;
3.反向共生体:被萧景焱用“意志绑定”拉回现实后,成为游离于系统机制外的例外变量。
系统无法删除他,但也不会再承认他。
他之所以能留在场域中,是因为——萧景焱记得他。
而一旦萧景焱被抹除记忆,他就失去了“载体”。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副本一里会说:
“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还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