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第一印象很重要,尤其是这种以味蕾讨好评委们的比赛机制,若是第一口惊艳,便很容易脱颖而出。
这也算是误打误撞,占尽了天时地利了吧。
“第二道,杂牲单有卤鸡、酱排骨……羊肉饼。”
姚峥落坐的时候,众人都已经吃到一半了,他作为一个习武之人,本就对雅集没有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得知她娘在想方设法给他选世子妃的事后,姚峥本能排斥。
可桓王看不惯儿子不给自己王妃面子,派了三波人去衙门里请他,搞的康灰几人诚惶诚恐,以为衙门要被上头给拆了。
说到底,姚峥自认也是个爱戴下属的好官,这不就来了嘛。
桓王妃哪里知道这中间的曲折,一脸欣慰地拉着儿子的手:“我就知道我儿最心疼我,知道母妃为你的婚事操心,如此积极配合。”
姚峥心虚地摸了摸鼻子:“娘,其实最疼你的是父王,儿子不敢领功。”
“好端端的提那黑脸老爷作甚?正吃饭呢,晦气!”桓王妃笑着往姚峥碗里夹了一块卤鸡,“尝尝呢,这都是今年厨子们新研究的菜品,市面上可买不着的。”
“没什么胃口,母妃自己吃就好,不用管我。”姚峥准备坐回自己的食案,结果一抬头就看见自己那空荡荡的座位,左右四邻坐满了莺莺燕燕,几乎对他形成了包围之势。
姚峥咽了口唾沫,刚刚离席的臀又默默落了回去:“母妃,真是用心良苦。”
“你知道就好!”桓王妃洋洋得意,丝毫看不见姚峥脸上的无奈。
“哎?你怎么还不坐回去?”桓王妃催促。
姚峥急忙拿起筷子:“儿子突然又有了胃口,我先尝尝这菜。”
姚峥低头吃了一口,整个人微微一愣,紧致的肉感配合咸香甘甜的卤汁,清爽生津。
“你怎么还不坐过去?”桓王妃又催。
姚峥不紧不慢地咀嚼:“还没吃完!”
好不容易等他吃完,又上来了第三道素杂单。
姚峥依旧是先挑了第一道菜品尝:“这芙蓉豆腐也不错!”
桓王妃瞧着儿子吃的津津有味,也不好推他走,于是母子俩坐在一张食案上吃了起来。这一吃,就再没走过了。
“今日的最后一道,五谷杂粮单。玉井饭,金团,大耐糕①……”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②
“玉井饭,这菜名起的真不错!”说话的,正是连晚表兄,宋潮。
米饭入口,莲藕的清香裹挟着米香,带着丝丝甜味。
不少人当即便扔下了牌子,其中也包括姚峥。
婢女又将投票结果原封不动地带回后厨。
此刻后厨很安静,庖厨们都已经忙完,除了常二和苏荷有专人帮忙收拾家伙什,剩下的人都是心不在焉地搬弄着器具,准备打道回府。
雅集上只有头筹者能出席面见客人,剩下的人是没有露面机会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各家酒楼的庖厨在雅集上想方设法地争头筹的原因,若能在京城权贵中留下印象,有了京城名厨的身份,他日不管是自己开店还是给人打工,那都是一份底气。
气氛一时间变得紧张压抑,这时,脚步声走近。
“今日头筹者,甲字,火锅酒楼,103票。”
“怎么会?”苏荷几乎惊呼出声,她准备了这么久的厨艺比试,里里外外不知花了多少银子打点,又找了专人食客点评,改良。
她做了这么多努力,竟也比不上姜玉清这个半路冒出来的门外汉?
她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点子都是从哪冒出来的?
什么木瓜燕窝,什么玉井饭……
为什么不论她如何努力,如何费尽心思,在姜玉清面前都显得如此普通?
苏荷想不通!
她什么话都没说,不等婢女将名次报完,便先一步离开了金台园。
这婢女是桓王妃身边的得力之人,见状却是波澜不惊,依旧镇定自若地将排名报下去。
“次席,乙字,贵香居,92票。”
“探花,丙字,常二,87票。”
“庚字,俞凡,86票。”
姜玉清瞧着俞凡一脸高兴的模样,倒是有些不解:“你那最后一道菜若是不做砸了,该比常二名次高。”
俞凡摇了摇头,对姜玉清小声道:“主子发话,只能第四,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得罪人,少了扣工钱。”
姜玉清:“……”
这个胡定安,果然精明!
“姜姑娘,还请入席。”婢女一脸恭敬,对姜玉清做了个“请”的手势。
姜玉清跟在婢女身后,走到宴席上的一瞬间,便毫无防备地与主家位的姚峥打了个照面。
“姜姑娘!”一旁的宋潮满是惊讶地望向姜玉清,眼底似带着欣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②这玉井饭是出自你手?”
姜玉清微微颔首:“还望宋公子多多指教!”
“何谈指教?姜姑娘的手艺令我等惊艳。”
“姜姑娘,恭喜啊,今日之后,火锅酒楼也算得上是京城第一的名酒楼了!”胡定安向来少语,这次却很是捧场。
“姜姑娘!我儿也喜欢你的手艺,今日他手里的牌子可是一个不落地都投给你了!”桓王妃不遑多让,她只当胡定安是看中了姜玉清手艺,想请她传授独门秘方。
桓王妃寻思不能让旁人抢占先机,她也得把人抢来,好让自己跟着学一学,这样日后姚峥也就有口福了。
谁让他爱吃姜玉清的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