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由于当前玫瑰产业发展水平低,缺乏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和产品,导致对玫瑰原料的需求较少,再加上玫瑰栽植管理粗放,广大花农对清香玫瑰的栽植仍然采用传统的栽植管理模式,缺乏精耕细作与科学管理,玫瑰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
(二)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一是玫瑰产业仍然停留在原始产品生产销售上,加工工艺和技术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清香玫瑰主要是生产和销售干鲜花蕾,只有少数几个生产工艺落后、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精油、浸膏、糖酱生产企业,致使整个产业的水平低、规模小、附加值低,严重制约了玫瑰产业化的发展和壮大,使清香玫瑰的加工增值无法实现。二是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玫瑰产量、质量和农户收入。由于栽植历史长,虽已形成了适合本地的栽培品种,但由于科技开发能力有限,新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玫瑰品种退化,产品品种单一,产量低,规模化程度低。为了实现清香玫瑰产业的规模化,当前应进一步扩大玫瑰的推广种植面积,抓好标准化生产,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管理,提高玫瑰花质量,采取高新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增值增效。
(三)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清香玫瑰在品种、规模和产量上都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玫瑰生产、加工、生态、观光、旅游产业链,产业带动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清香玫瑰的种植面积不足导致玫瑰的产量和规模化程度低,这阻碍了玫瑰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二是玫瑰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当前要在提高精油、浸膏、糖酱、玫瑰露酒等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玫瑰花蕾、玫瑰精油、玫瑰香料、玫瑰化妆品等系列新品,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再现苦水玫瑰品牌优势效应。三是玫瑰生态、观光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应努力营造玫瑰文化氛围,强化“玫瑰旅游节”品牌,融观光、产品展销、贸易洽谈、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为一体。同时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应当考虑建立诸如“玫瑰一条街”、“玫瑰观赏园”、“玫瑰系列产品专卖店”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及商铺。
(四)没有形成主导品牌和市场
清香玫瑰栽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是我国的四大玫瑰品系之一,具有很强的传统品牌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没有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提升,清香玫瑰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一是没有对清香玫瑰品牌的准确定位,发掘清香玫瑰产品与其他区域玫瑰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没有围绕品牌定位,进行玫瑰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整合,给品牌以强大的支持。二是没有提炼清香玫瑰独特的品牌价值。目前,以清香玫瑰为原料已经开发了玫瑰精油、食品、化妆品、玫瑰茶、玫瑰酒等一系列产品,但一直缺乏玫瑰产品的强势品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规划出产品定位,缺乏对文化价值和内涵的提炼。清香玫瑰必须将目光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上,在医药、保健品、香精香料等领域以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为依托,赋予品牌更高的价值感。清香玫瑰产品品牌价值的提炼,还要和具体的产品类别相结合、和产品的功能、使用者以及地域特色相结合、和国际上主流的玫瑰文化相结合,提炼出清香玫瑰的文化价值。三是没有打造高端产品品牌的表现力。品牌有了明确的定位和价值,一定要将其充分地表现出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程度。清香玫瑰可以从品牌名称、价值诉求、产品包装以及宣传广告形式等多个方面让市场充分感知其价值。
四、把玫瑰产业作为滨河市特色产业扶持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尽快确立玫瑰产业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玫瑰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滨河市应当抓住当前玫瑰产业的发展机遇,尽快启动“滨河市玫瑰产业发展工程”,把玫瑰产业放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滨河玫瑰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玫瑰产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来扶持发展。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以清香玫瑰为主要栽培品种,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以需定产,有计划的逐步扩大栽植面积,巩固和强化玫瑰基地建设。二是制定与完善栽培标准、各种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努力实现玫瑰标准化和原产地保护。三是开辟玫瑰花(蕾)多方向加工和销售,开发系列新产品、形成特色支柱产业的规模和产业化的模式。四是规范玫瑰产品销售市场,使清香玫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五是加强以清香、北大川两镇为中心的玫瑰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成多个玫瑰加工龙头企业。六是加快玫瑰系列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步伐,带动清香玫瑰产业化的发展。七是营造清香玫瑰的知名品牌,在农业结构调整、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清香玫瑰应有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滨河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