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梁言的请求,没等县尉开口,县令大人直接问他为何想留在学田,可是为了报恩,毕竟贾二夫妻是因为偷盗程颂钱财被抓,他们兄弟才借机脱离了恶人之手。
梁言冲三位大人又施了礼,讲起了程颂的善举,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田孩子都在程颂那里做工挣钱,每日只要去了制糖院子开始干活儿,他和弟弟就特别踏实,程颂不仅给工钱让孩子们吃饱饭,还几乎天天给肉吃,现在的学田总是充满了热闹的笑声。
听说贾二夫妻打算卖了他们,程颂还安慰他们不用怕,最多就是自己把他们买下,绝不会让他们兄弟分离,所以他对程颂既感激又信任,才想继续留在学田生活。
梁言的一番肺腑之言,会让几位大人作何感想还未可知,程颂自己是又欣慰又冒汗。
欣慰的是孩子把自己夸得像个暴富后不忘回馈乡里的白发乡绅,冒汗的是怕大人们听出自己是因为提前知晓了梁家兄弟的遭遇而故意给贾二夫妻下了套。
梁言的话确实让几位大人意识到了这案子有做局的可能,但那贾二夫妻若没有偷盗之心也中不了计,更何况比起盗窃,拐带孩子侵占梁家钱财的罪行更重,刚刚的判罚也不算冤了他们,程颂这笔也就不必追究了。
上次见他们三人,县令县丞对程颂的印象就是个自己学问不精却还愿资助书童科举的心善富家小少爷,如今听闻他还雇了不少佃农孩童做工,给了他们一个赚钱吃饭的机会,不免更加感叹这程小郎君是个仁心之士。
同样的事如果放在现代,雇佣童工肯定是违法的,但放在大琞,除非是不打算给工钱的黑心老板,否则雇一堆童工肯定不如雇几个成年人合算。
成年人干活麻利管理省心工作效率高自然也能省工钱,程颂却愿意反行其道多花钱哄一堆娃娃慢慢干活,除了心善也没什么其他解释了。
两兄弟的意向是问明了,县尉又问了程颂的想法。
程颂昨天都做好把他们兄弟买下来的准备了,面对现在的局面更是没有任何为难,直接答应下来。只不过梁言梁文的户籍不用更改,他们和程颂之间也没有收养关系,硬要算起来也只能是代为看护,至于是代谁看,代父母还是代官府,也没人细究了。
“你那蜜饯炒杏仁如何卖的?”县丞打听起了程颂在学田经营的小买卖。
程颂有些庆幸刚才梁言只说了采摘做杏干,没提辣酱的事情,否则这故事唠起来就长了。不过杏干杏仁还没开始卖呢,定价和售卖渠道程颂还真没想好,反正这两样东西暂时都能放住,他就真没急着卖,这几天就忙着趁杏子成熟期先把东西做出来,反正成本低自己也垫得起。
“不瞒大人,还未开始售卖。”
程颂是实话实说,听在几位大人耳中就以为他是只知行善却不知如何经营。
“这两样吃食市价几何?”县令看着县尉问道。
“蜜饯一斤一百五十文上下,炒杏仁还未曾见过,药铺里炮制好的杏仁一两似是二十文。”
除了治安,大琞的县尉还管着不少事务,税收也算其一,因此他对县城中的物价还算清楚。
那杏仁就是二百文一斤,真黑啊,程颂在心里念叨。
“这价格也算公道,程颂,你在学田制的蜜饯杏仁也参照着市价售卖吧,若品质略低,价格就降一些,莫要因行善遭了亏空。”县令提点程颂。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雇了一帮孩子干活儿,估计做出来的吃食品质也没什么保证,降价卖点儿也比全砸手里强。
程颂听懂了,但他没法吹嘘自己做的吃食质量有多好,只能点头应是,说感谢几位大人的关心。
案子审完了,苦主的归宿也安排好了,县尉又命人给梁家兄弟开了个凭据,让他俩可以带回合山县再去补份户籍文书,还派了两个差役随程颂他们去到学田,到贾二夫妻住处把这二人的身份文书带回来,判刑收监也得把犯人信息登记全了。
临走前县丞吩咐同去的差役顺便和程颂买些杏干杏仁回来,程颂刚告完状连个谢礼都没送哪好意思收钱。县丞看出他想说什么直接拦了,说他做这些既是行善事,那府衙带头买些回来助他一助也是应当,就不必推让了。
顺利解决了贾二夫妻,一行人心中都是十分痛快,按程颂的想法就是大家一起去找个馆子庆祝一下,但差役还跟着要一起去学田办事,他们也不好耽误。
出了县衙大门,看见章清谢驰还在,程颂算了算人数拜托他俩去县城的好馆子多买几道菜送去学田,还得买双份。
除了他们几人,帮工和采摘小队的午饭也不做了,解放一天,吃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