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笸箩里杏干的摆晒造型多姿了些,有星星月亮小鸡小兔,房子蚯蚓梨子林檎,于家的双胞胎还摆了两个小人造型说是自己。
制作步骤虽然简单,但糖量火候包括晾晒的时间如果掌握不好,蜜饯的口感都可能有很大偏差。
这几日太阳好,差不多晒个两天左右就能收了,时间再长些也可以,蜜饯越干保存也更容易,不过程颂喜欢口感偏软的,画砚尝过后也不喜欢太干的,后面他们就照着这个标准晾晒了,黎仁诚回来前他们已经晒好三批杏干蜜饯了。
杏干做得多,煮杏的糖水天天都是几大锅,直接喝太甜,程颂心里还有现代人对糖量摄入的警惕性,不想让这些孩子灌太多糖水,琢磨之后让王止去药铺代买了不少乌梅山楂甘草薄荷等酸梅汤原料,用煮杏的糖水把这些材料熬了,味道非常不错,院子里大人孩子都特别喜欢。
这酸梅汤不仅院子里的帮工和采摘小队随便喝,村中所有人家都可以过来免费喝。
刚开始来打酸梅汤的人很少,尤其是一些和程颂几乎没接触的人家更是不好意思来,后来程颂就在村民下田的时间用担水的木桶盛了两桶酸梅汤放在院门口处,木勺就放在桶里,谁家想喝就自己带碗过来舀,喝汤的人才慢慢多起来。
不过村民和程颂的喝法有些不同,他们会舀上酸梅汤带回家再兑入些清凉的井水,麦收辛苦,下田回来能喝上一两碗冰凉的酸梅汤,真真是十分畅快!
村里人经常是打出井水直接喝,尤其天热了以后更是少有喝热水的。
井水也是生水,虽然甘甜但程颂还是接受不了,他都是必须煮开后再喝,平日里也是这么叮嘱黎兄和画砚的。
不过村子里人们都习惯了,程颂也不好挨家挨户地劝,这两日怕村民兑过水的酸梅汤太寡淡,他还特意多放料把味道煮得更浓郁了一些。
前两日王家二郎带人过来开始收麦,秀才院要用来碾麦,程颂才带着采摘小队挪到了隔壁。
之前吴婶子他们怕因为麦收耽搁了制糖,起早贪黑提前熬出了不少饴糖以为够用了,没想到程颂突然做起了杏干蜜饯,用糖量突然暴增,不但歇不了,还得加紧多熬。
程颂和王二郎商量,收完黎仁诚的五亩田,让他们再多干几天帮着孙大和吴婶子家人把麦子也收了,又去舅父家问是不是需要帮忙。
周家做了快三个月豆腐,加上每日王家批发的,一日的利润就有差不多一贯钱。这几日收麦子做豆腐忙得连女儿女婿都叫回来帮忙了。听了程颂的问话,舅父舅母商量之后也决定雇人帮忙。
这几日王家就是谁有空谁过来,还从人力市场找了几个熟悉的壮劳力一起下地,所以进村的时候黎仁诚才会看见王止在田里干活儿。
杏干制作期间程颂包了采摘小队和收麦子帮工的饭食,孙大要做的主粮也一下多起来,实在忙不过来程颂又多请了两个婶子过来做饭烧菜,猪肉就由王家兄弟早上代购过来。
今日的午饭是杂粮饼和炖豆腐萝卜烧肉丁。说是杂粮饼,其实粗粮的比例只占不到三成。
大琞粮食便宜,主食全用细面程颂也舍得,加了三成粗粮是为了饮食结构更健康,三高那不得从小预防嘛!
程颂没料到黎仁诚今日回来,觉得肉买少了,想再去看看能不能从哪家买只鸡炖了,被黎仁诚拦住了,说自己吃些馒头蘸酱就好,不让程颂折腾了。
吃饭的时候黎仁诚和程颂说起了家中的麦收情况,程颂听了也很惊喜。
学田这边的五亩麦子也收好碾好了,但这两天一直在晾晒,还没称重。其他佃农都还在割麦子,所以学田这边的亩产情况还不清楚。听完黎仁诚说的,程颂对产量也多了不少期待。
午饭后,黎仁诚也没休息,先回小院看了看,院子里一次晾不开所有麦子,除了摊开晾晒的,其余的都装袋堆在柴房。
程颂对产量没有概念,黎仁诚对这五亩田还是很了解的,粗粗看过之后就知道产量定比往年要高,就看能高出多少了。
下午程颂继续做杏干,黎仁诚带了铁锹去整地。地里干活的佃农看见他回来,打过招呼后全在说今年的收成应比往年好,言语中都充满了憧憬。
这几日因为程颂临时发动的杏干制作,整个佃农村的夏收都变得异常忙碌。
家家户户的主要劳动力都在收麦子,其他人都去了山上摘杏,饭食都是一大早就做好一整天的。稍微能干点活的娃娃也都被画砚征用了,村子里几乎就没什么闲人,村民们日日都是又累又觉得日子有盼头。
下午过了酉时,黎仁诚同佃农们一起回到小院,今日赶路加上整地,程颂猜他定是非常疲惫,嘱咐画砚留意别让他去舀门口的酸梅汤,那两桶里下料太多,直接喝容易齁着,自己给他备了一大碗味道合适的,放在盛了井水的盆里镇着呢,虽然没有直接加井水的冰镇效果好,喝着也能清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