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从上课到散学,程颂心累了一天,凭什么大家都能等着吃豆腐就他得上学啊???!!!
周家第一次试做就挺成功,三斤黄豆出了近十斤豆腐,切出了十五块,舅父他们中午就切了两块加油盐葱花凉拌了,还给相熟的几户佃农各送了一块。
等程颂散学回来,老周家会做豆腐而且味道特别好的消息已经传遍佃农村了。
“娘,这豆皮也香,咱们也做些豆皮卖吧?”
这天晚饭两家是一起吃的,拌豆腐炒豆腐菘菜炖豆腐还有豆皮烧肉,一桌子豆腐香得两家人轮番点赞,周家人更是对豆腐生意充满了期盼。
说话的是周青河,他们姐弟三人幼年时家中富裕,吃穿也都不错,但近些年家里情况越来越差,虽然比村里其他人家强些,但也不是日日吃得上肉,尤其程颂做的烧肉,比他家过年时炖的肉还香,连一起烧的豆皮都特别入味下饭。
“真要做豆腐生意啊?”
程颂看向舅父舅母,做豆腐可不是一般的辛苦,想赶上去早市售卖,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
“做什么不辛苦,既然从你这里得了手艺,不用岂不可惜了,左右本钱不高,我们打算做着试试。”
这一日做豆腐,舅父周伏心里也是憋了股劲儿。虽说山货铺子买卖日渐萧条时父亲还在,算不得败在自己手中,可他也确实没本事东山再起。
改行做木工,手艺又是真一般,家里境况一年不如一年,虽说有些家底不至于吃不上饭,但周家都是勤快人,不怕辛苦,总想努力让生活更好一些,商议之后全家人才决定一起出来卖力气租种学田。
如今从亲外甥手里学会了做豆腐,虽说不是独门手艺,但总归会做的人不多,算得上值得尝试的买卖,而且也不知是不是这豆腐包含着全家人的辛苦,吃起来总觉比别家卖的味道好。
“那是回县里做吗?”
程颂接着问,豆腐肯定要去县里卖,学田这三十来户可没什么购买力。
“就在这里做,过些时日就要忙春耕了,两头跑着也折腾,今日刘实送了辆推车过来,做好了豆腐你两个表哥每日推去县里卖。对了,还想和你问问能不能再借石磨用些天,小磨比村里的大石磨用着省力气,过些日我们也去打一台。”舅母笑着和程颂商量。
“哪里用借,吃完饭表哥将那石磨搬走就是,我打石磨也就是想磨豆浆用,舅父舅母既然打算做豆腐,哪日馋了我就过去舀些豆浆喝。”
程颂答应得痛快,直接将石磨送给了周家。
外祖家几年来愈发艰难却从未向程家漏过口风,以致母亲去世前都不知娘家已经败落了,手里的钱财都留给了儿子。现在自己有机会能帮一把舅父家,自当竭尽全力,一台石磨而已哪有什么舍不得。
“好,哪日你想喝豆浆吃豆腐就过来取。”
周家人听程颂没犹豫就把石磨送给他们了自然十分高兴,虽说几百文算不得大钱,但程颂的态度和心意确是让全家人十分宽慰。
“对了,那笸箩里的黄豆差不多都发霉变绿了,你看看是不是能做酱油了?若是可以,不如今日就腌上?”
舅母问道,之前他们已经听程颂说过豆子发酵好就该用盐水腌了,不如趁着没开始大量做豆腐先把这活儿干了。
听舅母说黄豆发霉了,程颂起身去了放笸箩的空屋,翻了翻看黄豆确实都发酵好了,于是招呼两个表哥帮忙把豆子倒进洗好的陶缸,分次加水搅拌至豆子吸饱水分,再捞出豆子放回笸箩里二次发酵。
放笸箩的木架舅父已经做好了,二次发酵需要的温度高些,木架都被抬到了空屋的火炕上,把火炕温度烧得比平日高一些,只需一宿就能发酵完成。
接下来的酿制步骤简单,周家马上开始做豆腐卖豆腐了,程颂就没麻烦他们。
次日一早和黎兄画砚一起将二次发酵好的豆子倒入陶缸,取了三十斤细盐四十斤清水搅成盐水倒进去拌匀,又在缸口洒了层盐后就可以上盖抹泥封缸了。
讲究些的做法应是一层豆子一层盐再撒些水,能腌得更均匀些,不过像程颂这样做得粗糙些影响也不大。
“好了,这缸要等到差不多六月再开,近日就不必管它了。”
封缸完活儿,程颂也舒了口气。
“六月才能吃到酱油啊……”
画砚拉了个长音,他最近对少爷的手艺有了全新认识,程颂做什么他都特别期待,听到酱油还要等四个月才开坛难免有点低落。
“六月都未必,开缸出油后还要加糖熬煮再曝晒,七月能吃上就算快的。”
程颂看他嘴都快撅起来了,觉得挺好玩,开心地又补了一刀。
休沐日一早,王止送来一担干柴,本来今天不是送柴的日子,但程颂怕炖排骨用的柴多,昨天特意嘱咐他加送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