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浑因其险峻的地势,无法快速攻克。而北部防线已然崩溃,东突厥的骑兵日益逼近长安城,刘宏恒只好调遣一支游勇骑兵,在吐蕃浑和大唐两地的边界处随时抓捕过界的吐蕃浑族人。但凡有人过界,游骑队便也如法炮制,深入吐蕃浑境地,杀鸡儆猴一番。而他则带领左廉、高昻一起带兵往京城而来。
正当刘宏恒在边境打打杀杀,将外族领土并入大唐版图建功立业的时候,舒欣荣在崔府的日子也变得没她想象的惬意。
首先,许多日常用品的份例渐渐送来的不是那么即使,或者干脆就不送来。前一两次舒欣荣还会让杏儿、桃儿去连姨娘那里询问,到后来,舒欣荣也渐渐品过味来:这位连姨娘是看穿了她的处境,她是罪臣的遗孤,势单力薄,即使受了委屈也不能大声嚷嚷,所以便做出这种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事来。
但连姨娘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又并不是那么过分,通常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胭脂少了些许,或者碳火少了一两斤,要么就是饭菜冷了些,说出来反倒显得她小题大做的事情。
而且,想到程氏对自己的关爱,虽然是对原身,但自己感受的关爱之情不假。那就不是出于程氏的授意。如果自己闹将起来,恐怕也会让程氏难办。除非是能够抓住连姨娘不可让人饶恕的罪过并且一击即中,否则这种小事只会让崔府不得安宁,让程氏难以宽心。
权衡利弊一番,舒欣荣也只能先忍着。
加上她本也是个惫懒性子,在现代就是最宅的宅女,得过且过,何况现在生活还有人伺候,除了心里有些不舒服,出入不能随心所欲,也没有其他缺点。她本来也可以不出门。
不过桃儿就忍不住了,端着一篮子碳火都到院门口了,还在朝着外边骂:“一朝得了势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小心你失势的那天也被别人踩在脚下。”
舒欣荣赶紧让杏儿将桃儿拉回来,说道:“多大的事,不就是茶叶少了二两,碳少了十斤?多大的事。杏儿你打开钱匣子,抓几两碎银给她,到外头买些来备着。趁着现在天还不算冷,多买些,越往后碳火就越贵了。”
还好她每个月有二两的月例是从程氏的账上走的,并不从公账走,所以还得以保全。二两银子,加上一开始程氏给她的二十两银子,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桃儿把篮子拿到舒欣荣面前给她看:“姑娘你看,这可不止少十斤了。回回都是少了我们院的,夫人现在不管月例分发,他们就越发放肆了。一会儿我非回禀夫人不可。姑娘也太委屈了。”
“快把她拉住,捂住她的嘴。”舒欣荣放下手里的书,看着她。
杏儿果然听令轻轻拉住桃儿掩住她的嘴,不让她说下去。
舒欣荣才接着说:“你姑娘我是什么身份,不过是寄居在崔府的一个外人,哪里就轮的到我们挑三拣四,不是徒惹人厌烦?你竟然还这样四处言说,到时候姨母姨丈厌了我,把握赶出崔府,你让姑娘我睡大街去?”
不知桃儿,杏儿也被舒欣荣这种危言耸听的话惊住了,桃儿更是心慌摇着头说道:“姑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为姑娘不平。”
舒欣荣摆摆手,打住她:“好了,我当然知道你的心意,可是毕竟别人不知道。今天你们都在,我索性也一并说了,从今以后在府里,你们可要谨言慎行。多看、少说。有任何事发生先回来禀我,再做决议。同时,我们院里的事,我也不许你们说一个字出去。若谁说出去了,那就是不想待在我桂香院,就自己找个去处吧。”
桃儿杏儿梨儿苹儿几个伺候舒欣荣有一段时间,也都慢慢了解舒欣荣姑娘,平日里都是懒散好伺候不挑剔的,但若她对某事认真起来后,她们最好自己收敛分寸,否则姑娘是说得出做得到的。
而相处了这一段时间,虽然舒欣荣是寄居的身份,看似没有什么位置、在崔府也不显眼,但她却是最好伺候脾气最好的一个,而且是对婢女最大方的一个主子。就这些日子,不说穿的,起码吃得但凡舒欣荣能用到的她们也都能沾光,而且做得好还时常会有奖赏。
工作轻松、待遇好,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桂香院。
于是几人全都福下 身,恭敬地对舒欣荣道:“是,姑娘。”
舒欣荣装了一会严肃,在即将维持不住的时候挥挥手:“做各自的事去吧。”然后又拿起还没看完的地方志,歪到塌上继续看。
这书还是崔复仁上次送回来的土仪里,专门给她捎带回来的,一套有六本,是江南几个有名郡县的地方志,讲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奇闻异录,写得十分有趣。舒欣荣十分喜欢。
哎,不过就算她再喜欢,看完后她最好还是还给崔复仁吧。舒欣荣遗憾地想起那位已经越来越俊逸倜傥的少年。
思绪飘忽,舒欣荣也看不下书了。她忽然想到刚才杏儿放在床头柜抽屉里的钱匣子,舒欣荣把她拿出来摆在桌上,拉开清点财产。
只剩下十两了!
果然就算钱再多也经不住她那样的开销——除了她的日常开销,她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吃好的让和她最亲近的桃儿杏儿几个吃糠咽菜。当然其他人她管不着,桃儿杏儿是和她关系最亲近的人,也为她做了许多事,想想以前在公司上班她就算是买奶茶也会给办公室的五个人都买一杯,拥有现代人思维的她还真做不出在一个小团体当中吃独食的事情。所以她的钱花的很快。
舒欣荣有些头疼了。
没想到,都穿越成大户人家的小姐了,她还是摆脱不了必须赚钱养活自己的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