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建朝初期,各地战乱不断,尸横遍野、饿殍丛生。
隐藏在社会间的各股邪恶势力暗地滋生。
一时之间,各地拐卖人口、贪污腐败、割据一方的事件频繁发生,举国上下人人自危。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一个名叫“七杀门”的组织横空出世。
凡入“七杀门”者皆有代号,统称隐刃,集体行动时皆黑衣覆面,行踪隐秘。
十余年间,“七杀门”众隐刃在全国上下展开肃清活动,铲凶除恶,还了各地一片清朗,引得百姓拍手叫好。
天元十六年,高武帝亲自率兵将北齐大军赶回漠北,大夏由此太平一百余年,“七杀门”也逐渐消失在百姓面前。
有传言,“七杀门”乃是高武帝亲自设立的组织,随着高武帝逝去而解散。
而实际上,“七杀门”组织仍存于世间,所有成员隐于市井之间,一直以来都在暗地里维护着夏朝的长治久安。
…
上元四十三年,一个普通的夏日,洛川永乐街一家名叫“赵氏点心铺”的小店里,
一个身穿鹅黄色小褂的女子萎靡地趴在柜台上,单侧梳成的麻花辫垂挂在右耳旁,发梢还有一只纯银打造的莲花纹发钗,左手无力地摆弄着手中的鸡毛掸子,假装在驱赶着根本不存在的苍蝇。
今日这天气实在太热,店里连一个顾客的影子也没有,她有些没有精神,打算过了晌午就把铺子关了算了。
正打算小憩一会儿,突然觉着有些凉爽,抬头一看,一个人影正好严严实实地替她挡住了门口传来的热浪。
“师父!”赵意欢有些惊喜,她已经有半年没有见过师父了,原本百无聊赖的神情立马变得欢喜雀跃起来,起身从柜台后蹦跶到那男子面前。
看见赵意欢的笑脸,正打算责备女孩没有戒备心的顾风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这么热,为何不干脆关了店铺?”
赵意欢不好意思地笑笑,俏皮地瘪了瘪嘴道:“师父还真是了解我,我正打算要关的。”
“师父此次前来定是有什么要紧事儿吧。”四下瞧了瞧没什么人注意,她关上铺子,将师父请到了后厨。
“组织上有任务要派给你…”
…
上元四十三年,六月十四。
夏日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还未进入九方县地界,赵意欢就赏了一路的花,空气中不仅有花香肆意,还有股淡淡的酒香。
九方县的莲子酒也是出了名的,她在洛川就听说过这种莲子酒,据说喝起来温和淡丽,那香味可以萦绕在唇齿间久久不散。
但在洛川,这种酒只在烟霞楼有卖,那儿是洛川最大的风月场所,姑娘和美酒皆是撩人的很,赵意欢还从来没有进去过。
更何况她酒量实在太差,不然来一遭九方县,顺道带些美酒回去也不浪费来回一趟。
随着越来越靠近九方县,四处弥漫的酒香也就越浓郁,她拢了拢自己大红色的外杉,招摇地进入了九方县城门。
夏季的傍晚应当是最热闹非凡,可这里的街道却实在有些寂静过了头,唯一的声响就是巷子深处传出大黄狗的叫声,此外就只有晚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街道上都没什么铺子,远远地瞧过去,只有一个小摊摆在街边,竹竿上的“馄饨”二字瞬间挑起了赵意欢的馋虫,她赶了两日的路,也吃了两日的干粮,只有就着冷水才能勉强咽下肚,现在急需吃一口热乎的、有些味道的食物安抚下自己的肚子,因此一路小跑着过去。
“老板娘,来碗馄饨!”
老板娘麻利地擦过一遍桌面,本就不油腻的桌子锃光瓦亮,这是招待顾客的最高礼仪。
半刻后,她便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双手习惯性地往腰间的围裙上擦了擦,对着赵意欢说道:“姑娘,你的馄饨好了。”
赵意欢看了看碗中的馄饨,随意地往其中加着桌边的小料,油辣子、香醋、胡椒粉,将所有能加的都加了个遍,完全掩饰不住双眼中的饕餮:“看起来就好吃,只知道九方县盛产莲子,没想到就是街边一碗馄饨都与别地的不一样。”
馄饨铺子的老板娘许是被赵意欢的话或是行为逗笑了,“哪有什么不一样的,姑娘赶路赶得久了,吃什么都是香的。”
赵意欢捞起了碗中一颗莲子,往老板娘面前推了推,又将之吞下了肚,一脸满足的表情,“别家的馄饨哪有放莲子的,虽然有些新奇,但却出人意料的好吃,老板娘真是好手艺。”
“姑娘喜欢就多吃点,”开了这么多年的馄饨,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自己家的馄饨新奇,得了夸奖的老板娘喜笑颜开,蹲在灶膛边,虽然还得看着灶膛里的火,但还是忍不住抬起头来又多看了赵意欢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