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年是一名记者,写下了不少引人深思的纪实报道。
然而在三十五岁不到时,她却带着首部跨行导演的文艺电影《L的往事》在国内接连斩获百花杯、金龙杯两大最高电影奖项中的最佳导演奖。
基于这一史无前例的情况,国内一些所谓的影评人和专业人士对其家事背景展开了喋喋不休的猜测与推理。
“希望你们能更关注我的作品本身。”
获奖次年,张佳誉便扔下了这句话,无视了一众流言蜚语,只身前往日本。
前两年,她又拍摄了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文艺电影作品,即使国籍不同,仍是在排除众议的情况下斩获了日本各大电影节数个金奖。
作品不多,但部部精品。
今年三十九岁的张佳誉意外归国,无疑使得媒体们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都试图从她身上挖出点猛料。
随着各个设备最终调试确认完毕,由一袭火红的秦宛州领头,两位女主依序在张佳誉身旁落座。
台下的闪光灯此起彼伏亮起,全部人都将镜头对准了舞台最中的张佳誉和秦宛州。
张佳誉拿起话筒,缓缓开口,语气坦然平淡。
“《春江花月夜》是我归国后的第一部作品,这次我试图从新时代女性的视角,结合东亚大部分女性所面临的处境问题,重新解读女性思想蜕变的过程……”
简短的介绍过后,发布会正式进入提问环节。
“张导,请问您这次回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坐在第一排的娱乐记者率先提问,他家是国内最大最火的直播平台,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权利。
“拍戏。”张佳誉冷淡道。
“这部戏后还有什么计划吗?”记者急切追问道。
“没想好。”张佳誉声音更冷。
“?”记者石化在座位上。
虽说张佳誉个性差的负面传闻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但他着实没想到对方如此不配合。
张佳誉一手撑着脸颊,一手扣在桌上,神色有些不耐烦。
秦宛州放在腿上的手默默捏了把汗。
张佳誉拍戏时话虽不多,但发现问题非常及时,往往眼神的一个小细节,她都要拉着演员重拍十几条。
抛开专业不谈,她平日里是个挺温柔的人,说话和声细语。甚至于给他们剧组订的饭都是整个横店最好的,和隔壁比起来堪称豪华。
今天张导怎么和吃了枪药似的?秦宛州双唇紧闭,生怕自己说漏了嘴。
“那能否请您分享下前两年在日本拍戏时的一些趣事呢?”记者决定再换个话题。
“……”张佳誉沉默良久。
也许是在回忆,底下的记者们纷纷猜测。
“我拒绝回答这些与本次电影无关的问题。”张佳誉缓缓开口,“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记者听后恼怒万分,却又不敢当面指责对方,咬了咬牙,只能坐下。
之后的记者提问也多是套话,尽数被张佳誉驳了回去,少有作答。
几番问答下来,大多记者都失去了提问的勇气,时不时左右看看有没有新的倒霉蛋要往枪口上撞,顺便好排除下错误答案。
“请问在您这次的作品中,主要聚焦的是当下女性困境中的哪类问题呢?”
“在您的前两部作品中,分别讲述了国内和日本女性的大致成长过程,着重引导观众关注其童年经历对个人意识形成的重要性。那在本次的作品中,是否会有其他层面的理解呢?”
一位带着黑色厚框眼镜的娇小女记者淹没在后排人群中,在数次举手提问后,终于被张佳誉看见并点到。
张佳誉顿时来了兴致。
“这次我的拍摄重点主要是对于女性主体性的讨论。在东亚传统的两性观念中,女性长期处于客体地位,这是无数个时代在我们身上刻下的钢印。”张佳誉放下翘起的腿,正经端坐,“这几年我跟随国外的社会观察团队进行了不少于百次的人群调研,相比早年有了更深的理解。”
“意外的是,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不仅仅是男性,大部分女性所展现出的对自身客体地位的认同感一样格外强烈。”
“您认为这一现象在不远的未来会得到改善吗?”女记者在听到张佳誉的回答后表现得极为兴奋。
“小姑娘,要知道遥想未来固然美好,但唯有发生在今天的事实才是真相。”张佳誉苦笑道。
张佳誉偏头看向略显紧张的秦宛州,眼里满是欣赏和认同,她转而道:“这次我很荣幸邀请到秦宛州小姐主演我的这部作品,作为新生代演员中杰出的女性力量,秦小姐很好地演绎出了我心中的女主形象,大家可以好好期待一下。”
说完她冷冷扫视了两遍会场前排装聋作哑的男记者们,转而没了好气,惜字如金,语气不善。
“也希望我们这次的影片能给到一些人以启发,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旧思想。”
秦宛州和另外一名女演员怎会听不明白张佳誉的言下之意,又想到她之前堵记者嘴的画面,只觉她言语犀利,却又句句落在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