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秋归彩鸾 > 第25章 第二十五回

第25章 第二十五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邺重归南楚之后,新的楚皇根本没有还居旧都的打算。上康城中拔地兴建起新的皇宫,许是因着短暂充作公主府的宅子恰好在范围内,亦或是楚皇仍旧对离去的女儿耿耿于怀,公主府被拆除、深挖,成为了新皇宫中的一隅深池。

安抚建邺民心的差事,交给了年幼的东宫太子。项承没有推辞,在东宫太傅的安排下,点了朝中一些臣子,在禁军大将军魏无伤的护卫下,重新回到了建邺。

项承执意要走北门,待车行门外,年幼的太子跳下马车,望着城楼沉思。

魏无伤等得久了,怕他年幼累着,下马上前,躬身道:“太子,请进城吧。”

“魏将军,那天就是长姐抱着我,从此逃离的。我记得城门塌陷,更记着长姐抱得那般紧,脚下踉跄,跌了很多次,都没有松开我。”项承眯着眼,叹道:“我们的故都,这才多久,倒是叫齐人修好了。”

北门甚至比从前还要高,威仪更甚。项承就这般走进建邺,看向两道的平民,紧绷着唇角,与魏无伤道:“魏将军,是否晓得父皇册了羽林,今后皇宫戍卫,与禁军无干的。”

这是个陈述,魏无伤怎会不知?楚皇生怕忠于东宫的禁军颠覆了自己的宝座,羽林的令牌甚至自己握着谁也不给。

“无论如何,只要太子在,楚国就有希望。”魏无伤长出口气,道:“齐国毁掉了船只、拿走了军需……这些都无妨。”

“但他们对百姓,是比我楚国好。”项承看得明白,大战之后,平民百姓对自己这个回来的储君,行礼是刻在骨子里的尊卑,然内心深处并无多少敬意。甚至因为齐太子安民的手段了得,虽是归还建邺,但也下了令旨——奔齐者,可为民,税赋无不同。

这些日子因此冒险渡江的数不胜数,若项承不能在短时间安抚民心的话,只怕逃脱者愈多,这建邺城,不废也废了。

弘康十七载,对郁离来说,时间是怎么拆都不够用的。她先是往返在公主府和郡主府之间,身量也从不足马高,到隔着座具能看得远了。隔一日会有博士来讲学,穆阳无事的时候,也会留在府里,将她带在身边随时提点。自她能写出一封信后,每过二十日,便会写一封信,和穆阳的书信一起,随着驿站一站站送去平州的行辕。赵诚璋也有回信,虽很少,但每每收到,郁离总得看上十几遍。

其实远在平州的赵诚璋,在第一次收到郁离的信后,也总是盼着她的信。只是她并不是总在行辕,才显得回信寥寥罢了。郁离的信不会很长,最多两页纸,字写的称不上多好看,但胜在每个字都工整,又有点力透纸背的意思。行文也没有让人多思的地方,直白又简洁,写春柳营的柳树好,就是“好看”两字。

赵诚璋的笑意根本藏不住,每封信都得反复看了好几遍,才舍得存起来。

这日先读完郁离的,才拆开了穆阳的。穆阳信中说太子如今只理半日事,而皇帝也不再整日价高坐朝堂,便从懿宗年间事,启用了政事堂。而她自己,在幕后推着女科的事儿,先从州学修缮开始云云。末了,提了一句,郁离生来约莫寡言,但无论识字练武,皆用心用力,毫无松懈。

赵诚璋默默叹息,那几位或多或少都对郁离有所揣测,唯有穆阳,赤子之心从无更改。皇帝让她以这种方式参与朝政,是有王皇后的缘故,但……到底不是最稳妥的。

皇帝是个深谋远虑的帝王,这些年她看懂了一些,看不懂的才是多数。他能力排众议,让自己领兵平鲜奴,又得平州、湖州二州刺史,听说此前朝中起非议,也极快压住了。但赵诚璋能确定,皇帝是在为太子登基铺路了。

思虑之后,赵诚璋研墨捉笔,先给穆阳公主写着回信,也不过老生常谈,叮嘱她做事莫要着急,但也不怕得罪人,只要有她在,平州的大军都会是她的后盾。女科一事太过要紧,定要守紧口风,不能外泄,今后信中也别提了。若事不成,大不了就来平州,躲个三年五载,也就过去了。她又写到郁离,谢穆阳照料,但玉不琢不成器,总得要她自己摔打出来。

一念至此,赵诚璋的心思飘走了。或许初见只是怜惜,如今她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份不同的惦念。她在战场上时不时走神,也因此对那六个男孩多有照拂。身边的思退早早猜透,但他们恐怕都不能明白自己留下郁离在长安。

狠狠甩了几下,暂且将儿女情长挪开。赵诚璋一口气写完余下的话,洋洋洒洒写过几页纸,更是将冬天那场计谋写了个清楚。她总是希望穆阳高兴的,便将此事当成了趣闻写进信里去。

待到第二封信,是写给郁离的。赵诚璋踌躇起来,怕太冷淡伤了人心,又怕流露了些许心思,吓着了人,直到笔尖的墨都凝了,她用手捻开,重新润了笔,才将字句写下。

平州战事顺利,春后常居行辕,不涉险地,莫挂心。习字练武都是持之以恒的事,切记贪多嚼不烂,总能学有所成。既得了春柳军籍,便是个军人了,务须听令,但也不必怕事。前有思贞,中有穆阳,再不济太子就在东宫,都可以找,不怕麻烦。

骑马也慢些,那匹马性子再好,你却是个新手。待将骑术精进,再贪策马迎风之痛快,并不算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