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赵淩钓回来的鱼,就让他们大开眼界,这次的鱼更大,肯定更好吃。
小孩子也能吃一点没有小骨头的鱼腹肉。
孟三哥他们收拾完鱼回来的时候,赵淩和顾朻已经回来了。
顾朻手上提着一篮子鸡蛋,赵淩口袋里塞了满口袋花生。
“这么大一条鱼,今天全都做了?”
“做了!”别说是窦荣了,顾朻都饿急眼了。
孟家人看着这三个到现在都不知道来历的小少爷,顿时照做,闭着眼睛狠狠心挖了一大勺猪油,把切块的鱼放进去煎得两面金黄,再加了水煮开。
锅盖一掀,鱼汤奶白。
别说是小孩儿,大人都看着咽口水,哪怕他们前两天才吃过。
不,就是因为前两天吃过,知道鱼汤的味道有多好,才更加馋人。
豆腐切块放进去一起滚,撒上蒜叶,盛了满满三盆。
清理干净的鱼杂也不浪费,同样是生姜、蒜的炒了一大盘。
赵淩不客气,上桌前先划拉走一半。
这一半,都不知道够不够豆豆和朻朻吃饱。
孟家人一点都不觉得他拿得多,反而觉得他拿得少,往他们的小桌上又分了小一半过去。
鱼,赵淩钓的。
猪油和盐,赵淩他们买的。
豆腐,赵淩教的。
他们就是出了点人工和柴火,能值什么?
没放酒,有些腥。
不过,没人嫌弃。
一个个吃得头也不抬。
窦荣到了孟家村之后,头一回敞开了吃饭。
吃饱喝足,三个人躺在小隔间里,撑得睡不着。
顾朻率先说道:“今后我那些弟弟妹妹,谁不爱吃饭,就让孟大哥他们养上十天半个月。”
窦荣立刻开启攀比模式:“还是水灵乖,吃饭不挑嘴。”
前几天窦荣饿的话都少了,顾朻一听他这话就笑:“水灵吃饭不挑嘴?你问问水灵,他挑不挑嘴?”挑的宫里头的御膳房都开始……嗯,卷起来了,还不挑嘴?
当然,赵淩不会像他的弟弟妹妹那样,见到不好吃的就摔筷子不吃饭,或者只吃点心什么的,但他放在吃上面的心思,绝对比放在读书上面要多得多。
想到到现在还不会写颂词的小伴读,太子殿下都忧心这位未来的户部大员的前程,“水灵,你但凡把心思多放一些在读书上面?”
赵淩把脚一抬,放到当着自己的面说自己坏话的太子殿下腿上:“那不能够。”吃饭皇帝大,“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
顾朻感觉自己腿上跟压了一块石头似的,总觉得小伴读的话得翻译一下:吃饱了才有力气为非作歹。
嗯,应该是他想多了。
小伴读就是天真烂漫一点,没那么多坏心眼。
剩下一条大鱼,每顿饭都切一段放饭上蒸。
接触到咸鱼的那一块饭,都格外有滋味。
等到不怎么咸的咸鱼吃完,格外漫长的十天终于结束。
“货郎”过来把三个人接走,给孟家留下一笔钱,作为照顾三个孩子的费用。
顾朻急着孟大哥买驴子的梦想,不太清楚大牲口的价钱,坐在板车上问护卫:“两贯钱,够买一头驴子了吗?”
护卫笑道:“不够。一头驴子得五千钱。”顿了顿说道,“他们要是买小驹子,倒是可以便宜一些。”
驴子也分种类,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黑色的小毛驴,一种高个儿的大青驴子。
大青驴子的价格不低。
像赵淩家那种品相的大青驴子,价格能比得上普通马。
三个人坐在板车上若有所思。
顾朻倒是还记得自己另外几个伴读,问:“季松他们几个呢?”
护卫说道:“属下不知,他们在另外的村子,离得远。”
顾朻不再问,驴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才换了马车。
马匹的速度快,还换了平整的大道,感觉没一会儿就进了城门。
顾朻还能撑着,窦荣和赵淩早就挨在一起睡得横七竖八。
门口的卫兵检查的时候,就看到顾朻可怜兮兮地夹缝生存。
他不知道他们的身份,马车也普通,只以为是谁家的小兄弟几个,也不知道去哪里玩了,脏兮兮的,见里面没什么可疑的,就快速放行。
马车进了城门没走多远,就见赵家那头油光水滑的大青驴子。
护卫停下车,把赵淩从车上抱下来,交给孩子他爹。
赵骅往后退了一步,抱不动:“劳驾帮个忙,把孩子放车里。”说着,给护卫塞了个小荷包。
护卫:“……”干脆直接把孩子抱到车里,和赵骅抱拳道别,伸手把小荷包塞怀里,轻轻捏了捏,里头应该是金银裸子。
本来他觉得富贵人家打赏这些很正常,但想想三个孩子这十天来,在村里头赚一枚铜板都不容易。
得亏赵四郎会钓鱼。
下次休沐了,再找赵四郎一起去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