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棋魂]比太阳更温暖的 > 第118章 冬日篇二十一 六经注我

第118章 冬日篇二十一 六经注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冬日篇二十一

在光翻开本子《佐为的现代棋道,每日感悟》的第一页时,佐为写的字迹还没映入眼帘,一张上面印着秋日芒草的泛黄书签落了下来,如同落下的枯叶。

佐为连忙珍惜地俯下身去拾起来。

“咦?这是什么?”光凑过去看。

佐为把书签递给光,蓝紫色的眼睛里流露出一副肃穆的神色。

乍看之下,这是一张平凡的年代久远的书签,甚至与围棋无关,上面的画是一幅秋日的高原景象。

光翻到书签后面,上面印着一段优美的文字:

“富士见高原的秋天景色非常迷人。极目远眺,一边像海一样,到处生长着芒草,金风拂荡,漫山遍野泛起阵阵白色的浪花。另一面是日本南阿尔卑斯山脉,座座峰峦头顶着初冬的白雪,默默无言地高耸入云。向北望去,八岳山挺拔险峻的山峰,像支支利剑刺破天空。干燥的空气,晴朗的蓝天,伫立高处,冷飕飕的风迎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吴清源写于1937年秋”

“咦,这是吴清源写的啊!”光感到意外,“单看文字,还以为是作家川端康成写的呢!”

佐为微微一笑,蓝紫色的眼眸中透出一丝怀旧:“我喜欢吴老师文字里面透露出来的安静和休闲,让我想起和虎次郎度过的日子。我读了史书,在那之后,战争就爆发了,吴老师到处流浪——让我想起江户时期战争爆发,摧毁御城棋,虎次郎和其他棋士也是一样流离失所。”

佐为的眼神里流露出感叹,那不仅是对虎次郎的思念,还是对棋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读来会觉得吴清源经历了很多。”光也说,“所以,你是从哪里得到了这张书签的呢?”

佐为凝望着芒草书签,继续道:“今年夏天,我在日本棋院定段时,棋院出版部的天野先生之前拿了一本吴清源的棋谱过来采访我。在讨论过程中,天野先生给我看‘三三、星、天元”名局,书签便是从那里掉了出来。天野先生看我喜欢,就送给了我。”

光明白了:“这张芒草书签,在你这里,象征着吴清源的精神吗?”

“是的,吴清源老师的精神,是组成我现代棋道的一部分。”

佐为指尖轻抚过书签的边缘,语气非常温柔:

“这张书签,就像一枚棋子,落在了千年棋道的某个节点上。它提醒我,要有吴清源的勇气,大胆对本因坊权威进行改造。我看到这张书签,便觉得自己也收获了吴清源的心,更好地下出属于现代和未来的‘神之一手’。”

淡然的一段话,却再一次让光激动不已——这些话证明了,佐为是真正自由的棋士。

佐为想拥有吴清源的心,光却更想拥有佐为此刻的心。

光把书签夹回到佐为的本子后面几页里,然后看到第一页上面,是佐为和塔矢行洋四年前的网络棋局,还有多年前光本人的话,全都被佐为以文字的形式,详尽地记录了下来。

这些文字虽有些碎片化,但光却能从中感受到佐为的用心。

——“当时,附在小光身上,深感时日无多,所以相当珍惜与塔矢棋士对局的机会,也一心一意想要求胜。但那时,便已从塔矢棋士的棋招中,感受到‘取势’与‘取地’灵活交错使用的现代思想……小光当时指出,如果塔矢棋士把这一手棋下在角上,我会以半目之差输这局棋,小光确实找到了逆转局势的一手。”

再后面,居然有光和门协的第二局,光之后的一些棋局,以及佐为回归后和塔矢行洋下的两场棋局,三局定段赛:

——“看到小光在四年间独自奋斗,大胆使用不同布局,我也对自身的思维定式进行质疑,并且把吴清源的一些‘往中腹扩张‘的思想,从中盘来构思开局,应用到棋局之中,下出来后果然发现超越以往,在棋局上更有杀伤力了。

——“在现代围棋上,小目开局早已被现代人超越,本因坊以往的教导可以说被全盘推翻了。我后来学习应氏棋规,在根本上和日本比目法反了过来,取消了棋盘上的禁忌,我更明白现代人令围棋更加自由的种种努力了。”

——“围棋规则千年之后仍在发展,那过去我所坚信的一切,是否也该重新审视?”

——“我以往觉得开局铺陈战斗很重要,以厚势限制扩张是效率最大的一手,千年以后,仔细想想,中后期收官的重要性不遑多让,如此一来,就要压制住前面获胜的欲望……”

这些文字通常都是在佐为下完棋后,立即记录下来,直接、简洁又理性,还不如佐为平日说出来的话逻辑严密和有文学性。但是光一直跟随在佐为身边,光完全看懂了佐为想要表达的。

——“本因坊一门曾奠定围棋根基,但也终究会被新的棋道推翻。吴老师开创中腹战法后,后来者又用新的方式击破它……棋道,就像棋盘上的每一步,唯一不变的,就是它始终在变化。”

——“回到现代以后,我常常想起千年前《孟子》里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名家的棋理一旦形成,便意味着它等待被挑战、被超越。”

光咀嚼着这些话语,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尽信书不如无书’……”

光觉得这句话相当深刻,尤其是日本棋坛的大家都迷恋着坊门传统,还有佐为的围棋的时刻。

佐为看光似乎很有感触,就微微点头:“这句话典出《孟子》。《孟子》是中国千年前的四书之一,我们在平安时代时,也经常要读四书五经,加上一部《乐》,就是‘六经’。“

”但是,我们读书破万卷,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其他人限制住,秉承‘六经注我’的观念,将学到的知识为我们所用,然后自由地下棋。”

“秉承‘六经注我’的观念,自由地下棋。”光喃喃地重复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