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十九年春。
这一年祝琬八岁。
新岁正月尚未过完的时候,祝琬便央着言玉带着她翻府中院墙溜出府去街上,结果差点被人拐带进花楼里去。
因着这桩事,原本应跟着她却被她甩开的那些府中家丁和一直跟着她的言玉通通挨了板子。
也正是因此事,年后祝琬便要去高家的书塾里念学。
相府、祝氏以及祝琬娘亲陈甄的母家东平侯府,都没有和祝琬差不多大的孩子,便是办家塾,课上也只能有祝琬一个人。
反而是高家小姐与祝琬同龄,高大人又是祝琬爹爹的同窗好友,这正逢年节,两家本就有来往,这事便就这样定下了。
是以眼下刚出年关,祝琬便要在寅时左右从梦中爬起来,收拾着去高家书塾念学。
还未到春时,祝琬出门的时候,天都还是黑的,周俨早已在府门外不知等了多久。
他起得早,只是祝琬没出来,他也不能先上马车,只能在一旁站着等。
祝琬这一早上好一番磨蹭,也没能让陈甄心软应下她的哀求不去书塾,只能不大情愿地慢腾腾走出来,刚一出府门,便看见周俨清瘦的身形。
她在门旁站定,回身看了陈妈妈一眼。
此前爹爹只说是让她去,却没提还有周俨也会一起去。
祝琬抿着唇慢腾腾挪到马车前,家丁搬来脚凳,言玉扶她上马车。
过不多会,周俨也上来,坐在马车门帘的旁侧。
祝琬上次见到周俨,还是在年夜的家宴上,他的坐席虽然离她很远,但到她依礼节拜年时,仍是上前去给这位义兄敬了一盏茶。
早在一年前,周俨的眼疾被小王大夫医治好后,相爷便着人去京畿府衙办了手续,正式将周俨收作义子。
也正是从他眼疾恢复时起,原本日日都要往周俨那跑的祝琬,忽地就和他生疏下来了,本来一直唤他“周哥哥”,后来也只剩下一句规规矩矩的“兄长”。
周俨坐在马车边角,背靠着马车的门框,垂着眼不知在想什么。
祝琬倚在软毯之间,一双眼清凌凌地看向周俨。
她尤记着,这人最开始来到相府,爹爹同她说的是来与她作伴。
刚开始见到的时候她还是很喜欢这位周哥哥的。
只是他性子不大好,即便是后来他眼疾未愈,自己日日去给他读书,他也很少理会自己。
她当时也不明白,爹爹说他是来给自己作伴的,可想想自他到府上的这几年,同她说话最多的一次,便是他眼疾初愈,将将看得清人的那晚。
也正是那晚之后,她再也没主动去寻过他。
她二人本就是性子合不来,自那时起,更是就此生疏下来。
“小王大夫不是已经将兄长收作弟子,竟也要去高家书塾念学吗?”
祝琬捏起一块红豆酥咬了一口,看了周俨一眼后随口说道。
小王大夫便是幼时时常为她诊病的那位王太医的弟弟,他一身精湛医术,学识也好,他受王太医之托来到相府,相府也以贵客之礼待之,周俨的眼疾也是他医好的,后来他同相爷说,看周俨身世可怜,但天资和秉性都不错,有些惜才,便想教他几年,相爷自是同意。
“老师家中有事,要回家一段时间,这几日便会请示义父。”
周俨声音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起伏。
祝琬本就是坐车无聊,没话找话,见他这般态度,更觉着无趣,便也不愿再开口。
她至今都记得,在她年纪尚小的时候,她做了一场怪梦,梦中的人同周俨有几分相似,犯下许多骇人无比的杀戮之事。
那时她也尚在病中,分不清楚梦境和现实,一度觉着现实的周俨以后也会做下那些事,后来听府中的西席老师讲到人性本善,只要少时受过善的引导,便不会为恶作乱。
她想到周俨目不能视,定然没法读书,便日日去给周俨读书,读的大多是她白日学的,因着要给他读,学的时候也学的格外认真。
只是那时候周俨从来都不理她。
祝琬自生来到懂事的年纪,遇见的人都是对她宠爱又回护的,从未受过冷待和白眼,因此她也一度以为,周俨只是性子冷,和她的那些开朗热络脾性的哥哥们不一样,但对她应也是不讨厌的。
可那几日,小王大夫说他眼疾初愈,好好休养便能大好了,她依旧带着言玉,拿着书本去寻他,却头一回吃了闭门羹。
并且接下来的一连几日,都没能进得了周俨的房门。
最后一日,她硬是让合竹给她开了门,进屋内都没站稳,便见到从里面走出来的周俨。
他那时还不是现在这般高她一头的身量,其实也不过是半大少年。
可他就只是站在她面前,目光不耐地从她脸上扫过去,祝琬便想到幼时梦中那人淡漠又平静地吩咐旁人杀人放火的模样。
一瞬间祝琬便红了眼,不自觉地倒退了两步,彼时周俨看她一眼,见状嗤声笑笑。
“六小姐心善,但就是蠢了些,对个私生子都这么上心。”
“不过我既算是你同父异母的兄长,自然也不会将你怎么样。”
从来也没人敢在祝琬面前嚼舌头讲闲话,更何况相府内素来只陈甄一人,同祝琬往来亲近的陈甄母家东平侯府一脉,祖训便是一夫一妻,“私生子”一词,祝琬此前从未听说过。
“‘私生子’,是什么?”
她讷讷地小声反问。
“是什么,你不如去问问你母亲。”
周俨面色不大好地盯她一眼,顿了顿后语气倒是平缓下来了。
“我不喜欢见到你,你走吧,往后也别来了。”
周俨这一番言辞听起来既尖锐又刻薄,刺地祝琬当即便落下眼泪。
她一边哭,一边瞪着他,猝不及防重重地推了他一把,转身跑开了。
自那时起,周俨便成了祝琬最不待见的人。
直到现在,想起当时这些事,想起当时周俨说那些话的语气,祝琬仍是生气。
她将最后一块红豆酥送进口中,盯着周俨绷着小脸开口道:
“兄长当年不是说不喜欢见到我?怎么别人要去书塾,你便也要跟着来?”
闻言,周俨看她一眼,淡声道:
“你若是不愿,现在便可以下车离开。”
如今他被收做义子,虽然名分上仍差了祝琬一头,可到底也是入了祝氏排行了,说话间底气更足了。
这几年祝琬和他偶有交集也都只是年节时的表面功夫,如这般夹枪带棒的话头,真是好些年没听过了。
祝琬一听他说话便更觉着心头有火气,她将盛放点心的小案推到一边,直起身看着他道:
“是爹爹给我找的书塾,我若不在,你以为你能进得了高家的大门?”
“在高家讲学的先生是老师的好友,若非老师致信,先生也不会同意高府的请托,让你入学。”周俨慢声道。
他蓦地看她一眼,面上竟挂了几分笑意,有些恶劣地故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