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生嘴里说罗芳没个定性,考不上就考不上,可这几天就没停过脚往大队里跑。
前不久下了雪,厚厚一层,他就深一脚浅一脚踩着雪也得去大队。
因为信和录取通知书一样,都是先送到大队去。
恢复高考第一年,华国总共有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人数粗略估计在三十万上下。
现在查不了成绩,有录取通知书就是考上了,没有就是没考上。
“爹,没事儿,考不上我就在家给你帮着干活呗。”罗芳盘腿坐炕上说。
一家人都在一个屋烧炉子,省煤炭。
罗大生脱下还带着寒气的棉袄,“傻闺女,肯定是考上好啊。”
他端起来炕桌上的热茶碗,这才缓过来点。
“哥,你不担心何玉斌考不上呐?”罗芳剥了个花生扔嘴里。
“你这孩子说啥呢。”王凤霞扯了一下罗芳嗔道。
罗承行正拿着钳子在煤桶里夹煤,听完罗芳的话,他回道:“何玉斌有把握。”
“我什么时候说我有把握了?”何玉斌看他一眼。
罗芳没忍住噗地笑了一声。
这时候,院子外头传来喊声:“通知书送来了!”
罗大生猛地站起来,一把把袄拿下来边穿边往外走。
一共就这么几个录取通知书,谁考上了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何玉斌考上了第一志愿,海城大学,华国前几名的大学,也是周围几个地方考的最好的一个。
记忆里的何玉斌没考海城大学,不过他基础好,即使几年没摸书,有高考消息之后才重新拾起来也是考上了大学。
这里罗承行让他给罗芳上小课,他自己也能边回忆边讲,一直没落下,下乡之前何玉斌的成绩就好,这回自然考上了好大学。
知青院还有三个考上的,除了这三个,最让山宝村人惊讶的就是罗大生那个闺女,罗芳,她竟然也考上了!
这可让村里头的人惊掉了下巴,罗芳考上大学了?!
要说受过好教育的知青们考上就考上了,罗芳一直在村里头上的学,还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咋也能考上?
别说别人不敢相信,罗芳自己都不敢想!
现在第一年考,制度啥的都需要摸索着来,其中之一就是高考前盲填志愿,当初何玉斌也是自己琢磨着想了半天帮罗芳报了三个志愿。
罗大生去县里用电台查了罗芳的成绩才知道,罗芳的高考分数只比录取她的海城师范大学最低分数线高了两分!可以说是擦着过去的。
这里头有罗芳自己努力,靠脑子里的知识考出来的,也有报志愿报的巧了,有那报的人多的当然要撸着分来,罗芳这个志愿正好卡她最后一个。
罗大生可喜疯了,直说他闺女这是有上大学的命啊。
有了这一层,罗家人对何玉斌更是没话说了。
村里人都说老罗这是生了个好闺女,背后当然有羡慕的也有背后酸几句的。
罗大生不管那些,大大方方张罗请亲戚朋友来,摆了几桌当升学宴,热热闹闹吃了一下午。
“芳,你以后就要去海城上大学了,真好。”罗芳的小姐妹杨秀拉着罗芳的手羡慕地说。
罗芳穿着她娘给她做的新衣裳,挽着杨秀坐到凳子上,小声对她说:“我也到现在跟做梦一样……”
“那以后你还回来不?你自己去海城上大学怕不怕?”杨秀高兴完又担心起来了。
罗芳摇头说:“我不一个人,我哥也跟我一块去海城。”
两个从小一块玩到大的姐妹抱一块说着话,杨秀是真替罗芳高兴,她知道村里有不人说罗芳闲话,说读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在村里结婚生娃,杨秀不这么觉得,她觉得芳可厉害了。
杨秀明年开春就结婚了,她觉得不管是在村里嫁人还是出去读书,俩人都是好姐妹。
“芳,给你俩吃。”罗承行掀开布帘子进来,往炕桌上放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有瓜子,还有麻花。
杨秀抓了把瓜子,“大头哥,我听芳说你要去海城了?”
罗承行“嗯”了声,说:“你俩吃着,我去外头看看。”
说完就出去了。
罗芳说:“秀,你给我哥说话等于白说,从他嘴里说不出来啥。”
杨秀吃吃笑了两声,“你能住宿舍里头,你哥得住哪去?”
现在都说大学好,考上了有补贴,能给住的地方——就是宿舍,听说上完大学干啥都不愁呢。
“我哥肯定去何玉斌家住。”罗芳快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