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正巧卖完。”
“可惜,我家相公爱吃,本想再来买些。”
“嫂子若是还想要,我明日还在这里摆摊。”
“好好,那我明日就等着小娘子。”
姜南带着沈安到镇上,先去肉铺买了肉,瞧见铺子摊后边还剩了些可以做猪杂的材料。
她开口买下。
那屠夫也是爽利性子,这些都是剩下的,没收高价,就卖了。
姜南到家时,周氏在清洗桑叶。
“小南,小安回来了。”
“阿娘,今日得了三百多文。”
“真的!”
周氏忍不住喊一声。
姜南赶忙关上院门,招呼着周氏回到堂屋。
买完材料,还剩下一百多文。
姜南这次递给二十文给周氏,见人要推迟,她道:“阿娘,家里房屋要修,总是要存些银子的,您就当存着。”
周氏感性,瞧着又要红眼眶子。
“阿娘,这嗓叶子洗好了。”
姜南干净岔开话头,她上辈子跟母亲相处的时间少,总是见不得人哭。
“正好洗好。”
“那我去做凉粉。”
“别,娘去做,你坐着歇会儿。”
周氏谨慎地装好银子,不放心地拍拍,拦住姜南,自己起身。
姜南也没争,她坐一会就准备第二天的卤肉。
一切备好,她开始做猪杂汤。
先把猪心,猪肝切片用冷水清洗血水。
洗净,姜南舀些面粉,加入去腥食材,姜葱,加盐抓拌腌制一刻钟。
腌制过程中,姜南舀水烧开,揉玉米面,蒸馍馍。
水开倒入猪杂,姜南拿锅铲把黏在一起的食材搅拌分散,等待沸腾。
她分神去看卤肉,味道正在飘出来,她把卤煮的蔬菜洗好备用。
锅里的猪杂汤也开了,姜南加入少许盐,加些香粉,又刮了点猪油,把菜烫好,起锅。
猪杂汤好,馍馍也蒸好。
时辰刚刚好,可以吃晚饭。
姜南把锅洗干净,准备熬制凉粉。
沈安一直在院子里帮忙做凉粉,一出厨房就闻到浓郁的鲜香。
“哇,好香,跟卤肉一样。”
满厨房都溢着香气。
姜南盛好汤,端上馍馍,灶里保持小火,慢慢等锅中煮开。
一家人围坐桌前。
姜南和沈安早出晚归,累一天,周氏不立规矩。
“阿娘,这是猪杂汤,听说能补气血,您尝尝。”
周氏闻言,捧场地喝一口。
“好鲜。”
“加了香粉,提鲜。”姜南喝一口汤,才回答周氏的话。
周氏瞥一眼,一口馍馍一口汤的沈安,欲言又止。
姜南被周氏嫌弃孩子的样子惹得发笑。
唯有沈安,满头疑惑抬头,看着自家娘亲和嫂子,不明所以。
吃完饭,姜南难得肚子有些胀,水缸里水要见底了。
“阿娘,我去河边打水。”
天色还早,姜南带着水桶就往河边去,沈安也跟在她屁股后走。
没等她到河边,姜南隐约听到鸡叫。
“嫂子,你看,有鸡。”
姜南惊讶微睁眼眸,快步走过去。
听见沈安嘀咕:“这好像是奶家的鸡。”
姜南凑过去看,这鸡好似是被黄鼠狼给咬了。
果然是恶事做多,家里的牲畜都白日遭殃。
“小安,别出声。”
“沈大富,娘也真是的,自己放的鸡,自己不看好,现在让找。”
“哎呀,你少说两句吧,快找吧。”
平时他家鸡都不会放这么远,今日他从地里回来,老远听见他娘嚷嚷说鸡不见一只,非让人找。
平日这些活都是二房在做。
沈大富烦躁地踢两脚路上的石子。
姜南和沈安猫在河边林中,等两人走远,沈南水也不打了,把要断气的鸡放进桶里,又出去采了些野菜,铺在上面。
两人等回到家,放声笑出来。
周氏听见笑声,出来看。
见两孩子提着桶,笑得弯了腰。
“这是怎么了?”
姜南神神秘秘地把人带到厨房,把野菜捡出来。
“哪里来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