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雾散。
在云海之上,一艘巨型木船以前高后低的姿态冲破云霄,薄云绕着船身流动。船身过半后,这才压低了前端,与云海平行而行。
说是船,但其前高中低,后段还有小三层楼阁,称其为舫更加合适。
二者都是放在水上载具,但作用却有些不同。
船除了是载具外,人们提起它更多时候想到的是航具。但舫不同,舫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娱乐设施被放在水面上的。
而且大多数时候,舫是不能动的,所以也得了一个不系舟的雅称。
那么,既然舫不会动,眼前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
嗐,这都能修仙了,舫能动不是很正常么。
咳咳。
言归正传。
不周界是一个仙凡混杂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地方。
大到什么地步呢,以当初文昭之在秘境二十里为例子,他是筑基期初期修士,飞二十里直线大概一刻钟十五分钟就够了。如果他有天想不开想要来一场环不周界游,即使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以及灵力没有上限,纯赶路也得花上十年。如果是他改变主意,想从最东边的剑宗飞到最西边的术宗,再次假设一路没有阻碍以及灵气没有上限,纯赶路也要七八年。
当然,等他修为上去后,就用不了很久。不过那个阶段他已经算作是特例,不具有做例子的普遍性了。
前文有言,不周界修士有万万,但平均实力也就在凝丹期左右。由此可见,大部分修士都在练气,筑基和凝丹挣扎,所以他们并不具备靠自己一人横穿不周界的能力。
修士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凡人了。
普通人家探个亲,做个买卖,基本上就把大半辈子花在赶路上了。
于是乎,有需求就有市场。
一种运输商业就这么兴起了。
修士一口气赶路,灵气干涸搞不好会出事,但是物品不会啊,只要刻上法阵,然后用灵石驱动,那么就能做到日夜兼程。
如果遇上那种家底厚的,法阵刻得好的,赶路时间甚至能缩短一倍。
起初也的确是用船一类的载人,至于后面为什么会有舫,只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
一是为了拿出核心竞争力,二是为了更高端的买卖。
核心竞争力这个好理解,你得拿出同行没有的特色,才能为自己赢得客户。
至于高端买卖嘛……
你说一般修士和富翁也不愿意跟平头老百姓挤一块不是么。而且既然多出了钱,仅仅只是与普通人隔开那也说不过去,所以服务也要更上。
舫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被重新启用。
所以眼下这艘舫里面,有修士,也有不普通的普通人。
文昭之他们正好也在这舫内一间房中。
不过与先前说好的二人同行有些许差别,这次与他们一同上路的还有两人。
一个嘛,不用说也能猜到,就是玩性大的骆青。她在听说文昭之和听剑要出门后,几乎是每天登门,嘴皮子都磨破了,好说歹说才让他们带上了自己。
另一个嘛……
确实有点难猜。
是魏一计。
说来也是巧,他是被文昭之他们在半路上捡到的。
彼时他重伤倒地,倒在了文昭之他们的必经之路,后者见是熟人,之前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于心不忍,就先救了。
不过直到他们登上这舫之前,人也没有醒,文昭之考虑到最近东部的混乱,所以还是先带着。
登舫时,虽然舫主人看着他半死不活,担心人死半路影响生意,但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没把持住答应了。
不是不能坚持原则,实在是对方给的太多。
顺带一提,出钱的人是骆青。
这妮子听说要出远门,几乎是把自己全部家当带上了,可以说是比文昭之和听剑还要富上一些。
原本文昭之和听剑还不知道,但自从刚离开剑宗范围,小丫头就开始挥金如土后,这对师姐弟眼这么一对,就达成了一种默契。
凡是要出钱的地方,就心有灵犀地转头,眼巴巴地看向骆青,后者头皮一麻,只能交钱。
你说文昭之这个小师弟坑她就算了,听剑是这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