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两人走后,四人也消失在了原地,他们化作遁光窜入主峰后山,再现身时已经身处在后山禁地的一个湖心亭中。
持剑心老人开启了一个淡蓝色的隔音罩,当整个亭子都被罩住时,听剑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一段关于文昭之的往事。
往事不长,但放在亲历者身上却过于沉痛,尤其是亲历者不过一个五岁的孩子。
文昭之的父亲是凡间皇朝的一名小小官员,九年前皇朝皇帝突然暴毙,没有留下关于继任者的诏书。朝中官员为了仕途纷纷站队,拥戴自己心仪的继承人。其中文昭之的父亲在站队时做了伪证,被政敌抓住了把柄,导致党争失败,后来新帝登基,被判了全家流放。
文家一家老小在流放的路上相继死亡,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文昭之。
而他最后被听剑捡走,养了一年后带回不周界。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尤计衡听完后感叹道,“旧事重提,揭人伤疤,难怪先前怎么问他也不开口。”
“这件事情确实不好开口。”沈月晞也颇为赞同,“我等修士都有自己的秘密,文师侄既然踏上修道之路,与我等刨除这等师叔侄关系外也算是道友,理当避而不谈。”
听剑淡笑:“话虽如此,没想到两位师叔竟然如此信任这小子。”
听到她这么说,沈月晞抚摸白狐的手一顿,看着她嗔怒道:“若非师兄提前告知此人与你有关,今日定要将他逐出宗门。”
“与其说是信任文师侄,不如说是信任师侄你。”
“如此殊荣,师侄当真受不起啊。”听剑默默鼻子,话锋一转看向尤计衡问道,“尤师叔你也这么想的么?”
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尤计衡哼了一声没有理她。
千里之外,文昭之也问出了相似的问题。
“云师姐,为何这么信我?”他站在自己的小院门前,看着执意送自己回来的云苏葛问道,“还有骆师姐和风师兄,我并未与他们深交过。”
“骆师姐和风师兄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云苏葛看着这个只到自己腰间的少年,面露欣慰,“我只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已。幸好,你没有让我失望。”
“若是错了呢?”文昭之好奇,“只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做出舍命的举动吧?”
云苏葛想了想后回答:“若是错了也没事,把你逐出宗门后再把招子擦亮点就好了。至于救你这件事情,因为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保护小师弟是应该的。”
文昭之因为这个回答沉默了,仅仅因为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做出豁命举动的行为,他不理解,也无从理解。
云苏葛看出了他的迷茫,于是摸了摸他的头温和道:“你还年轻,这些事情没必要现在想明白。只要记住,我们修道最重要的就是修心这一点就够了。”
说罢又叮嘱了他几句注意安全这才离开。
文昭之目送云苏葛离开,回到屋内后看着熟悉的陈设,疲惫感突然涌上心头。
回来的路上他已经推测出来自己被关了十天。
十天对于修士来说不过眨眼弹指的片刻,但对他来说却恍如隔世,尤其是半日前他还在生死之间徘徊。
他盘腿坐在床上,拿出方才听剑给的储物袋,将里面的东西全部都倒了出来。
林姣给的符箓被他捡出来,前前后后仔仔细细检查了三遍这才放到一旁。他扫了一眼其他人给的东西,发现里面大多都是低阶丹药和低阶法宝,正好补足了他在大比时的消耗,省的他另外去寻。
面对这些意外之喜,文昭之先前的怅然一扫而空,他喜滋滋地将这些东西分类收好,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彭啸给的锦盒和观星楼送的布袋上。
这两位今日表现出来的友善让他心生好感,故而他已经做好就算是破铜烂铁也心怀感激收下的打算。
毕竟这两人口中不是小玩意就是小礼物,听上去就像是孩童的玩具。
文昭之抱着这样的心态打开了锦盒,这一看就愣住了,回过神后更是嘴角忍不住地抽搐。
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今日来的大多是合一期大能,就连最不注重修炼的泼墨楼管事听说都有分神后期修为。这些人口中的小东西,对他这个筑基初期的人来说,那就是宝贝啊!
彭啸送了他一本凝神心法残卷,文昭之简单看了一下,发现这本心法细腻绵长,与刀宗大开大合的功法格格不入,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他当作礼物送了过来。
道天心法,虽然只有上部,但光上面说可以增强神识这一点就足够文昭之重视起来。今日林姣欲在他身上使用的搜魂术针对的就是脑中识海。
搜魂术等级越高,效果越好,对修士的识海造成的伤害越大,尤其是低境界的修士。
这一点在回来的路上云苏葛已经给他详细介绍过了。
一想到方才林姣要把自己变成白痴,文昭之只觉得背脊发凉,对她的厌恶也到了极致。
不过还好,现在他有了这本道天心法,上部的内容足以让他修炼到凝丹期,之后再留意找找剩下的内容。
就算找不到,以后有更好的也能换了。
时不我待,打定主意后的文昭之立刻放出神识,将残卷的内容全部记下。
做完这一切后,他又拿起那个灰色布袋。先前接过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这个袋子沉甸甸的,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块玄铁令牌,上面刻着观星楼三个字。
文昭之将令牌翻来覆去看了好久,也没有看出来这个令牌有什么端倪。思来想去,他决定先将此物雕刻上自己的印记,避免哪天掉了。
“哎呀!”
神识刚碰到令牌,他就感觉到脑袋一疼,紧接着什么东西落到了他脚边。
文昭之摸了摸自己的头,先是看了一眼令牌,发现右下角已经有了自己的神识烙印后才去看落在脚边的东西。
那是一本小册子。
从天而降的小册子。
上面画着一个人,文昭之越看越觉得眼熟,直到他抬头,猝不及防看见屋内的镜子,这才发现上面的人竟然与自己有八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