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姑姑道:“奴婢仔细观察了,闻姑娘的容貌气度,并未引起大皇子的青睐。”
贵妃又看向唐姑姑,唐姑姑是去接赵又岚入宫。她回道:“赵姑娘这边,大皇子倒是与她多说了几句话,大皇子与赵姑娘说话时走到了一边,奴婢没听见他们说的什么,不过据奴婢观察,大皇子与赵姑娘,似乎之前就见过面。”
贵妃若有所思道:“如此看来,桓洲或许更喜欢赵家姑娘。”
宋姑姑道:“也不一定,或许他们只是因为之前认识,才多说了几句。”
唐姑姑略微一沉吟,道:“但是娘娘,赵姑娘的父亲如今掌着京中禁军,他又是跟随陛下一起出生入死过的人,陛下对他也很是器重,您不觉得,大皇子娶了赵家姑娘,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话是这么说,可站在贵妃这个将靖桓洲当做自己儿子的姨母的角度,她觉得闻家姑娘更亲和,更沉稳冷静一些,而赵家小姐,今日她问的那几句话,无端地让贵妃对其生了一分不喜。
可话又说回来,一切还得看桓洲的意思。
贵妃想到此处,突然就感到了为人父母的艰难。
*
尚服局的库房里,闻雪英在那些陈列着布匹衣料的架子前慢慢走动。
贵妃都将她们送到这了,无论如何今日也得选上几匹布料,不能拂了贵妃的面子。
她转了几圈,选好了布料,却见赵又岚还站在她刚进来时站的那个位置。
她面前是一列空置的架子。
闻雪英驻足片刻,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赵姑娘,这库房里有些冷,咱们尽快选了出去吧。”
旁边几个侍立的小宫女都冻得脸色发青了。
赵又岚仿佛刚回过神来,她并未刻意地挑选,只随手指了几处,道:“我喜欢这几个。”
宫女立即记下。
一行人出了库房。
两人又回了趟南风殿,再次谢过贵妃恩典,由贵妃宫里的人送她们出宫。
到了宫门外,贵妃宫里的人走远,闻雪英朝着赵又岚点点头,正准备转身上自家的马车,赵又岚又唤住了她。
闻雪英疑惑地看着她,赵又岚抿了抿唇,张了张嘴又闭上,似乎在犹豫要不要与她说话。
半晌后,闻雪英听到她问:“闻姑娘,二皇子奉命去亳州查孙家老宅失火一案已有些日子,你可知二皇子查到了什么?”
闻雪英露出笑靥,讶异道:“赵姑娘说笑了,二皇子远在亳州查案,他有没有查到什么,我又怎么会知道。”
赵又岚道:“难道他不曾写信给你?”
一瞬间,闻雪英脑中再度闪过一个念头,这念头让她遍体生寒。
她强撑着笑意,若无其事地反问道:“赵姑娘为什么会认为,二皇子会给我写信?又为什么会认为,他会将查到的线索告诉?”
赵又岚面色微微一变,很快转开视线,她笑一笑道:“只是听说你与二皇子颇为相熟,故有此一问,闻姑娘别介意。”
她的神情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可闻雪英看到了她喉咙处的滚动,看到了她袖口下紧紧攥起而略微发白的手指,还有她略有颤抖的声音。
赵又岚浑身都透着“心虚”二字,就在这一刻,闻雪英确定了心中的那个念头。
赵又岚,与她一样。
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