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公府的小少爷,阿狸的生活水准可以说是这个世界的顶级水准,但即便是顶级水准,也不如现代普罗大众的生活方便。岭南的荔枝,深海的渔获,想吃就吃,那是连想都不要想。毕竟,就连能集合举国之力运送奇珍的皇帝,也做不到这一点。
但国公府就真的吃不到荔枝了吗?
那也不是——
只不过太过奢靡。
整颗荔枝树带土移栽到木桶里辗转千里最终还是从岭南来到了太原。
“小阿狸还是第一次吃荔枝吧?尝尝,蛮甜的。”果盘里的红艳艳的荔枝色泽鲜红,郑氏的感概还在继续:“可惜,岭南距离太原太远,花了这么多功夫儿也就得来了不到百颗。”郑氏的感慨绝对的真心实意,毕竟这么点儿荔枝国公府的主子们分一分也没有多少了。
反正郑氏的感慨一出,阿狸原本觉得味道平平无奇的荔枝一下子的甜度骤然飙升。阿狸本身是对现代这种十几块钱一斤的水果是不曾有偏爱的,生活中的水果那么多,相比荔枝,他更喜欢葡萄、黄桃这两种水果,但是这是古代,葡萄倒是有,但是如今的水果祖宗和现在社会优化了不知多少代的水果相比,哪怕呈现在阿狸面前的葡萄已经是最好的品种了,但味道依旧是那么差强人意。总的来说,比起之前吃的葡萄,手中荔枝的滋味确实要好的多,最起码和现代买的妃子笑相差无几。
若不是穿越,阿狸真的想不到荔枝这玩意儿也算是奇珍了,但话说回来,在运输保鲜不发达的古代,在不产荔枝的北方,物以稀为贵,荔枝怎么不算奇珍呢?反正阿狸的阿姊姝英吃的一脸的满足,这千里迢迢运送来的荔枝受到了华国公府主子们的一致好评。
当然,对于这种跨越几千里从南方而来的奢侈的水果,也不免引得二婶的担忧:“大嫂,这时局荔枝是不是太奢侈了点儿?”
阿狸的二婶出身也算不错,国公府这样的门第的婚姻,自然讲究一个门当户对,齐国公的嫡长幼女和华国公府少有名声的二公子可谓天作之合。二叔的婚约是二婶父亲齐国公长孙大人在世的时候就定下的,若长孙大人还在,华国公府这荒诞的冲喜决定绝对不能行。但随着她父亲的去世,在和哥哥母亲一起被原配嫡子的长兄扫地出门后,寄居在舅舅府上的她再也不是曾经国公府无忧无虑的那个幺女了。舅舅很好,但寄人篱下的日子总归不是那么肆意。
至于所谓的冲喜,华国公府自然做得不地道,但是华国公府没有落井下石般的赖掉婚约已经足够地道了。更何况,婚后无论是夫君还是父亲兄嫂待她都很好,也正是如此,她才能和大嫂说出荔枝奢侈的话来,众所周知,现今的局势不是很好。
作为荥阳郑氏的贵女,世家出身的郑氏对于弟妹的担心是一点儿也没有看在眼里,她说:“你啊,就是想太多,咱们这样的人家,一点儿荔枝罢了,不妨碍的。”
跟二婶相比,阿狸的娘亲就要肆意的多。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没有点儿历史都称不上世家,尤其是位于世家顶端的荥阳郑氏,郑氏的底气可谓是足足的。
在这局势动荡的当下,在小股起义军四起的时候,太原华国公府依旧是一片安逸景象。
阿狸当然知道如今的局势并不算安稳,托皇帝三次亲征的‘高狗力’(高句丽)征召过度的原因,时不时有小股的起义军存在,但政治历史并不敏感的阿狸属实并不曾察觉此时已经是王朝末年了,否则,他不会这般安安稳稳的生活,而是想尽办法鼓捣保命了。
至于那么明显的高句丽的提示,原谅阿狸这个小文盲,他对历史真的不够敏感。再说了,夏炀帝征战的是高丽还是高句丽?真的征战的不是高丽吗?即便他晓得征战的是高句丽这个国家,他也会以为的高句丽中的句是句子的句,他完全不知道原来这个字是多音字,而作为国家高句丽读的话读‘gou’这个读音。所以,在阿狸的脑海里出现在长辈口中的高狗力,就是架空朝代的北方的一个小国家。至于历史演义上明晃晃‘夏炀帝三征高句丽’这句话,拜托夏朝还没有亡啊!那是后来者的所书,不论此时大家对皇座上的帝王是作何感想,是否恭敬,未举反旗之前,不想被当作乱臣贼子,大家都要恭恭敬敬的称一句‘陛下’。
所谓的历史必然,只不过是后来者纵览历史长河的前提下的高屋建瓴。但更多的人,其实并不能轻而易举的就察觉到改朝换代的微妙波动。身处于历史中的那个环境,阿狸一个不熟悉历史的穿越者,不了解才是常态。
因此,小小年纪的阿狸还算悠闲。
这里要说一下,功课上阿狸并不轻松,也不知他的老师发了什么疯,忽然有一天,先生对待他的功课紧了起来,恨不得将知识一股脑的灌输在他的脑海里,教学那叫一个兢兢业业。也就是重生之后阿狸的神魂强大,记忆突出,否则还真的受不了老师的这个教法。在意外得知阿狸过目不亡之后,阿狸可谓是张先生的爱徒了。
总得来说,虽然阿狸和张先生最初的相处不算融洽,不过,相处久了,两人的关系倒是越发师徒相宜起来。
固执板正的张平开始和喜欢偷懒摸鱼的阿狸斗智斗勇起来——
怎么说呢?
他的这个学生聪明是聪明,天资也极高,就是有些不务正业。
就如眼前的炒菜一般,滋味确实不错,但作为一个世家公子,去琢磨奇淫巧计,这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