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林轻便开始帮着老尹一起打理拳馆。
虽然家里不算富裕,但是姜城还是让姜禾坚持去学堂读书,姜禾也听姐姐的话,加上她聪颖认真,学什么都学得很快。
在拳馆待了一段时间,林轻也在不断地观察着这里的情况。
她发现拳馆的面积其实很大,这里有一半是原先姜城姜禾父母留下的地方,另一半是姜城用打拳的奖金买下来的房子,两向打通,可以容纳不少学员来学拳,但实际拳馆经营情况并不好。
荒池这块区域平头百姓多,浪人乞丐也不少,治安比其他地区乱。很多家里大人小孩都愿意来学个拳,一来是强身健体,二来也是有个防身的本事,从招生需求来看,本来拳馆应该是并不发愁没人来学拳。
可姜城是个真正爱拳的人,她自己爱拳,也希望学拳的人能把打拳当做一个热爱甚至追求,希望对方练拳时必须认真又刻苦。
在她这种要求下,老尹辛辛苦苦招来的人却根本学不了几天就被姜城骂走了,她上来那股子倔劲儿,面对一些吊郎当的练拳人,姜城宁可不教了,也不想见那些人把练拳只当消遣,这才搞得拳馆的经营比较困难。
在走访了荒池区其他几个拳馆后,林轻把姜城、姜禾和老尹拉过来,跟他们提出了自己想要升级拳馆改善经营的建议:分层次教拳。
林轻的建议是首先聘请个专门带大家练身体的体能师傅,再请个初级拳师。
如果想学专业拳击的人,那必须先通过体能师傅的测验,才能跟着姜城学;体能测试不过关的,就跟着体能师傅先把身体练好;而那些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或者是小孩子来学拳的,就跟初级拳师学。
说完这些,聪明的姜禾反应最快,最先支持起这个建议。
“我赞成!我觉得小轻姐姐这个建议非常好!姐,你觉得呢?”
旁边的老尹脑子慢,听着有些一头雾水,但姜城大概理解了林轻的思路,不过她只是拿起手里的拳套,不停翻弄着,并没有立刻表态。
自己一个外行刚来拳馆时间不长,就提了这么个建议,林轻明白,姜城心里不打准也是正常的。
毕竟对于姜城来说,拳馆现在这种经营情况要养活四个人都有点困难,如果再加上一个体能师傅,一个初级拳师,万一这法子没什么起色,恐怕到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看到姜禾焦急等待姐姐回应的样子,林轻更温和地笑起来:“城姐,要不这样,咱们先试一个月,就以一个月为期,如果一个月还不能增加学拳的人改善拳馆的经营状况,那就及时停下来,绝不再折腾,你看这样行吗?”
姜城抬头望着林轻,对于这么大的改变,她确实是顾虑很多,但林轻的眼神笃定,并不像是随随便便胡搞,而且林轻也给出了期限,与其以现在这样情况继续艰难经营,稍微做点改变也不一定是坏事。
犹豫了片刻后,姜城嘴角淡淡一勾,点了点头:“行,那就按林轻说的,咱们先试试。不过老尹招学员已经很熟悉了,那体能师傅和初级拳师就交给林轻,你看如何?”
“恩,没问题。”林轻一边被姜禾拉着手,一边回应道。
拳馆有大举动,于是姜禾努力说服姐姐,向学堂先生停了几天的课也投入到宣传中来。
林轻找来几张大纸,请了个绘画师傅,上面画了姜城的简照,写上她在崑西获得的那些冠军荣誉,摆放在荒池菜市等一些人员流动多的地方。
新鲜的宣传方法,分层次教拳,很快就吸引来了不少人。
这些人里什么样的都有,健身壮胆的跟着初级拳师学得也开心。
跟姜城学的人虽然少,但确实是想学拳爱学拳的,一个个再苦再累也不抱怨,甚至看着姜城的臭脸色,那几个人被刺激得进步更快。
体能师傅也不闲着,一些小胖子也乐呵呵地跟着练。
这么一搞拳馆一下子就红火起来,人变多了内务杂事也跟着多了,老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算林轻一起帮忙,老尹也考虑再招个打杂的伙计。
—
拳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来练拳的人络绎不绝,虽然林轻安排不同的时间尽量把练拳的人相互错开,但还是会有新人跟着口碑寻过来,馆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这会林轻站在拳室的窗边,刚有一波学拳的人离开,她才得以有个清闲时间。
她抻了抻胳膊,转转脖子,舒展一下累了大半天的筋骨,这才打开窗透透气,往窗外看去。
此时早已入冬,虽说还未天寒地冻,但也日日寒霜。
街上的行人一个个收紧身上的袄子,冷风下步子也快了很多。对面面食摊的师傅揭开刚蒸好的包子笼,花白的蒸汽瞬间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