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七零甜蜜蜜 > 第114章 第 114 章

第114章 第 1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田米看到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苏天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但很快,苏天放开了手,转而摸了摸田米的头。

田米有些失望,她在期待什么呢。

“本来没有调查丁克如的,但是线索却指到了她。我准备了一个计划……”

“否掉,重新制定一个计划,我……必须参加。”

苏天扬起嘴角,宠溺的看向田米:“好。”

第二天开始,丁克如开始组织小学生组团学习。这一次的地点不是田米或高贤玉家,而是空置的知青宿舍。

下乡的热潮虽然没有退,但是离开田家村的知青越来越多,田家村这两年鼓励村民进入油井做工人,很多村民本来大字不识的,也在识字的村民带领下,学会了看文件,看操作指南。

田米一开始留下来的习字帖,书稿和图纸,都是为油井量身定做的,有些村民可能自己家婚丧嫁娶的帖子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油井工作的图纸和操作说明门儿清。

一代带一代,会做工的村民已经饱和了,新来的知青只能去生产队记工分做后勤,田家村需要的知青便越来越少,所以知青宿舍空置的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作为大队长的接班人,丁克如的能力确实很强,这两天田家村去知青宿舍给孩子们上课,每日的日程早已被丁克如安排的井井有条,孩子们被分成了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学习程度,丁克如还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田米要讲知识的重点。

有些人家里不读书的,丁克如就让田米给他们讲讲城里的生活读书的好处,有些人想读书,但又完全不知道读书是什么?怎么读?丁克如就安排田米教他们一些浅显的生活小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只要读了书,很多看似疑难的问题,其实前辈早都为我们总结出了解决之道。至于那些本来就想要读书,把田米和高贤玉视作偶像的莘莘学子,他们或多或少在村里的小学或者镇上的学校已经开始学习的,丁克如就安排田米给他们讲一些更高深的知识。

甚至丁克如也会组织油井的工人,安排田米这个老前辈跟他们交流一些机器操作或者工程上的事儿。

如果不是心里面已经对丁克如有所怀疑,她做的这一桩桩一件件在表面上看起来对田家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这个人作为奚队长的继任者。怎么看都是完美的候选。

奚队长偶尔也过来看看。

“小田,这次你和贤玉回来,可算是帮我田家村进步孩子们一个大忙啊。”

“奚伯伯,您也太客气了,我们也是田家村的一员,自然应该为村子里尽一份力。”

“小田啊,你们家家风真好,难怪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你给田家村立了多少大功了!按理说,应该要以资鼓励,但你们家的人还是老实本分的过自己的日子,从来不要求更多。小田,你奚伯伯在田家村也干了大半辈子了,真的遗憾任期里没有好好答谢你们家。你三哥的婚事,工作,都叫我耽误了。”

“奚伯伯,您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家的人,都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能对田家村好,那也是时运。我三哥的事情,您也给他争取了两次机会,他让给别人了,不是坏事。我三哥也有自己的选择。”

“哎,小田,奚伯伯马上就要走了,确实很舍不得田家村,田家村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我要回到第一故乡了,还有两个月,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我一定尽全力。”

奚队长以前不怎么出头,因为是外派过来的,没把田家村当成自己的常住地,以为来工作几年,当个跳板就走了,但没想到,一待就是半辈子,直接待到了退休。随着田家村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家村发展的越来越好,奚队长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外派大队长的一块金字招牌。

田家村第一生产大队大队长,也成了个香饽饽,觊觎的人也一定不少,所以最后,又是一位外派的知青丁克如接任,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村民们很淳朴,知道丁克如对田家村的人都很好,能力也强,还特别深入群众,田家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受到过丁克如的照顾。

所以,即使有本地的,外来的候选人,跟功绩显赫的丁克如比起来,总是差点意思。

“好在,以后我走了,是小丁来继续,小田啊,我跟小丁说了,只要是你说的事情,我们永远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你好几次拯救田家村于水火之中啊,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田家村。这次办学习班,田米你辛苦了,小丁也不轻松。她天天排班,安排人员,整理田家村适龄儿童的信息,给他们分班归类,然后再联系你上课,我看她常常加班到半夜。哦对了,包括你上课的大概内容,她也自己写了计划表的。她做事仔细,有她继续服务田家村,我很放心。”

“知道了,奚伯伯,有事情我会麻烦丁姐姐的。哦对了,您刚刚说,田家村适龄儿童的信息还要整理收集啊?大队资料里面没有吗?”

“有是有,但是不全,你也知道,现在田家村的人文盲还是有一大半的,有些人根本搞不清自己孩子出生日期,也没丨办丨证明。有些人家重男轻女,孩子都不一定上户口呢。尤其是女孩子,都想着养大了嫁人,根本没登记。好在这两年,有你这个领头羊,不少人开始觉得上学好了,所以有很多孩子开始读书,开始登记出生日期了。不过,这可是个大工程,有些家长啊!不上心,都记不起孩子什么时候出生的了。”

这件事如果深挖,绝对不简单。但奚队长的语气稀松平常,看来这种事情,在村里并不少见。

后面上课的时候,田米会特意问一下在座的学生几岁,是否读书,在哪里读书。

直到,三天后,所有学生都轮番来过一遍,田米发现了一个事实。

还没有出现未登记的小孩,难道田家村所有的没有登记的小孩,在生产队深入入户调查以后,没有一个愿意来听田米传授读书经验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