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它是喜欢......干湿分离?
看来这通了灵的猫,就是不一样。
--------------------------------------------------------------
待一人一猫吃饱喝足,宋澄碧原本打算与这“猫”道别,谁知那“猫”似乎比他还通人性,见他要走了,立马蹬起小短腿,急急忙忙跟了上来。宋澄碧见状,只得停下脚步等它,却见“猫”一直不依不饶地蹭着他的小腿。
宋澄碧见此情形,心知这猫与自己有缘,便决定暂时让它跟着自己,路上也算有个伴儿。
他又瞧见“猫”四条小短腿为了跟上自己的脚步,捣腾得像风火轮一样快,心中不忍,索性将它抱起,安置在自己肩上,驮着它赶路。
至此,“猫”总算消了些气,安坐在他肩头,还不时用自己的大尾巴轻轻拍打身下“坐骑”的后背,表示自己现在心情愉悦。
一人一猫就这么走着。
忽然,宋澄碧听到后方有车轮声渐近,随后听见车头一中年男子的叫喊声。
“小兄弟,你这是要去哪儿啊?”车夫拉停马车,热情地向宋澄碧打招呼。
“这位大哥,小弟要去庆平江渡口乘船。”见来人是个车夫,他便如实回答。
“那我们顺路啊小兄弟,我正好也要去庆平江渡口送货,不如顺路带你一程?给我三文钱就行。”车夫看宋澄碧还是一身书生打扮,傻了吧唧的,便想着挣个顺路的车费钱。
宋澄碧思虑片刻,觉得此法甚妥。
若自己步行前往渡口,夜幕降临前或许能赶上最后一艘船启航,但若稍有耽搁,便需在村中寻找客栈过夜,那打尖住店的费用自然远超三文钱。反观驾车前行,不但能确保自己赶上船,天气炎热,还能省去不少体力。
他又看向车夫身后,见车上拉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心想,这车夫多半是赶着去村里售卖这些蔬菜,若再耽搁,菜就该蔫了。所以车夫为了能尽快赶到村里,定不会慢走,自己说不定还能提前赶到渡口。
只需花费三文钱,不仅省了时间和力气,又大大降低了自己错过船的风险,这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好啊,那就有劳大哥了。”宋澄碧欣然应允。
于是他坐上了车,找了个空隙坐下,又轻轻抚摸肩头那只“猫”的额顶,顺手还撸了撸它的大尾巴,“要把你放下来了,猫小姐,在我肩头坐着会不稳。”说罢,他将“猫小姐”从肩头移至一旁圆滚滚的大冬瓜上,让它在颠簸的车上也能稳稳趴着。
“猫”也听话地蜷缩起身子,老老实实地坐在冬瓜上。
车夫见后边已经坐好,随即扬鞭驱马,两人一猫一车瓜便向渡口驶去。
宋澄碧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听着车轮滚动声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一路上望着林间郁郁葱葱的竹林,心中默默盘算着到渡口后的行程。
行至正午,烈日当空。
车上的瓜果蔬菜被晒得散发出清甜的香气,“猫小姐”则老老实实地趴在清凉的冬瓜上,偶尔也翻个身,漏出半边的白肚子,享受着竹林间时不时吹来的微风。
过了炎午,车已穿过竹林,来到一片开阔的庄稼地。宋澄碧见此,便知道自己当是接近了村落,再过不久便是渡口了。他望着周围一望无际的田野,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惬意。
他这人生来不爱与人亲近,但是对动物对自然美景倒是欢喜的很。
他低头看向趴在香甜大冬瓜上安然入睡的猫小姐。
天气有点闷热,刚才的太阳又有些晒,猫小姐便不知何时已经呼呼睡下了,阳光洒在她白软的肚皮上,毛茸茸的,泛着柔和的光泽。
若不是“猫小姐”睡得正香,宋澄碧真想上去揉一揉它腹部那软软的白毛。
这时,他的目光不由落在了“猫小姐”下腹部的一处漆黑疤痕上。那片近后腿的皮肤不仅秃了,露出了凸凹不平的暗色皮肤,连毛囊都消失了,还布满了深色疤痕,显得狰狞异常。
他凑近细看,发现疤痕狭长且清晰,其中两道,一长一短,有一道甚至从腹部延伸至近后腿处,显然是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宋澄碧猜想,这伤痕多半是“猫小姐”与其他野猫厮斗时留下的。毕竟这“猫”样貌特殊,或许经常招致其他野猫的不满和攻击,更何况这“猫”独来独往,也没什么朋友,打起架来只能“孤军奋战”。
虽然“猫小姐”此刻睡得香甜,但他脑海中却不禁浮现出她在野外与群猫搏斗、驰骋沙场的英姿。料想这只灵猫虽最后获胜,但这仗一定打得凶险,野外环境不比城中,受了伤无人照料,还得藏起来不被敌人发现,真不知道它是如何撑过来的。
想到此处,宋澄碧不禁心生怜惜,轻轻抚摸它的额顶,柔声唤道:“猫小姐,我们快到了。”
“猫小姐”睡得迷迷糊糊,感受到有人在摸自己的头,微微动了动耳朵,随即睁开那双绿豆小眼。它看清叫醒自己的人是谁后,伸了个懒腰,又轻巧地一跃,跳回到他的肩上。
这次不知是因还未睡醒,还是气已消了,“猫”动作倒是格外轻柔。跳上肩头后,它默默地蹲在他的肩头,昂头打了个哈欠,安静地趴下了。
“小兄弟,前面过了这几条街咱们就到渡口啦。”车夫回头提醒道。
宋澄碧四处张望,注意到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推测大概是午后的热气已稍退,村里的人们开始陆续出门,享受傍晚难得的清爽。
这样的渡口村落,到了傍晚时分通常会格外繁忙,村民们多会出来摆摊做生意,卖些零碎玩意儿。
街上,推车的、挑担的,人来人往,吆喝声此起彼伏,烟火气十足。
宋澄碧坐在马车上,享受着难得的闲适,不时地东张西望。
正当他漫无目的地四处观望时,这份宁静很快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呼救声打破:“快来人帮忙啊!拦住它!”
听到呼救声,原本悠闲散步的村民、正在讨价还价的顾客、还有那些忙碌的小贩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纷纷向街口看去。